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质量安全包括品质安全和卫生安全,实质是“过程安全”。茶叶质量安全与茶叶种植、栽培管理、初制加工、精制加工与销售等环节有关。其中茶叶的品质主要受“天、地、人、种”影响;而茶叶的卫生安全主要与栽培过程的农药、肥料等使用有关。本研究的思路:通过调查近十年来安溪乌龙茶的产供销情况,结合当前安溪茶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安溪乌龙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对安溪乌龙茶几种不同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第一部分是在系统了解安溪乌龙茶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在对安溪茶产业的产、供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安溪乌龙茶当前主要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调查与研究。包括小农生产、联作制、合作社、大茶企等模式。通过农资成本调查,人工成本调查,电动喷雾与高压喷雾防治速率、防治效果等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模式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小农生产管理模式规模小较灵活,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管理粗犷茶叶品质不稳定、卫生安全隐患大。联作制管理模式将茶农利益与公司联结起来,农资统购统配成本较小农生产低,农事有记录可追踪,茶叶卫生安全隐患较小。合作社将茶农结合起来共担风险同谋利益,社员积极性提高,可自主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如高压吐雾、阴雨天做青设备等),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生产销售,品质较稳定制优率提高,质量安全可追溯;但生产的成本相应提高,容易因利益分配问题出现矛盾,组织者需有一定的专长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大茶企模式管理集约化,产供销一体化、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但其投入资金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第三部分是安溪乌龙茶不同生产管理模式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控制亮点研究。第四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提出有关安溪乌龙茶质量安全生产的建议。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总结与展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