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在北京十三陵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侧柏人工林进行固定样地设置。研究区域为22年生侧柏林分,2004年4月,试验林分由初始密度5900株/公顷(对照样地)分别间伐至4100(N4100)、3500(N3500)、2900(N2900)株/公顷。每个间伐处理3个重复,共12个固定标准地。2009年-2011年调查固定样地林分碳储量及其碳动态变化,提出最佳森林抚育措施。研究结果如下:(1)间伐7年后,不同样地间林分碳储量差异明显。N4100样地的林分碳储量是对照样地1.25倍,而N3500、N2900样地是对照林分的87.41%、78.36%。各样地树干、树枝、树叶、树根(R≥2cm)碳储量对间伐的响应类似于林分碳储量;灌木层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很小部分(1%-3%),且间伐强度越大,灌木层碳储量越大。(2)细根碳储量伐后7年,N4100、N3500、N2900样地相比对照样地增加0.0030、0.0010、0.0004t C ha-1;细根生产力对照样地高于N3500样地0.0004t C ha-1yr-1,其中对照样地和N4100样地间差异显著。(3)伐后7年,森林腐殖层N4100、N3500、N2900样地相比对照样地增加5.48、6.46、13.77t C ha-1。地表枯落物对照林分与间伐林分差异显著,N4100、N3500、N2900样地相比对照增加5.28、6.16、13.43t C ha-1,是腐殖层碳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样地之间伐桩碳储量没有差异。(4)伐后7年,林分土壤碳储量差异显著,N4100林分与对照林分差异最大(158.42t C ha-1)。且土壤碳储量与林分间伐强度呈反相关。各林分土层深度越深,土壤容重越大,而土壤有机质则相反。(5)2009年-2011年,各调查样地年均碳储量均增加。N4100、N3500、N2900样地相比对照样地增加4.99、3.65、2.93t C ha-1yr-1,其中N4100样地与对照样地差异显著。(6)各样地平均土壤呼吸、异氧呼吸、根系呼吸和凋落物呼吸差异显著,且平均呼吸速率与间伐强度呈负相关。其中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相比N4100、N3500、N2900样地增加73%、45%、31%;异氧呼吸增加101%、75%、37%;根呼吸增加91%、61%、37%;凋落物增加215%、99%、35%;土壤温度(0-5cm)、土壤含水量(0-10cm)与土壤呼吸呈正相关性;生长季节各种呼吸量均以4月份最小,8月份最大。(7)间伐对树干呼吸影响显著,对照样地相比N4100、N3500、N2900样地增加31%、53%、65%;各样地4月份树干呼吸最小,8月份最大,树干呼吸与大气温度、大气湿度、树干温度、树干湿度季节动态较一致。(8)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NPP) N4100N3500、N2900样地均为对照样地2.28倍、1.86倍、1.73倍,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对照样地是N4100、N3500、N2900样地的0.43、0.54、0.56,异氧呼吸/NEP比例基本保持在16%-19%。(9)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初始密度为5900株/公顷林分,伐后7年宜采用弱度间伐(保留密度4100株/公顷)。研究以暖温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侧柏人工林为对象,将间伐措施与侧柏人工林碳吸收与碳排放问题结合起来,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为我国人工林经营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