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攻击行为的特质信念作为儿童潜在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影响儿童对攻击行为的理解和反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儿童不同社会行为的出现,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一所普通公立小学一、三、五年级214名儿童的访谈研究,对儿童的攻击性特质的起源信念、稳定信念、规范信念和I-E信念进行测量,同时以教师评定的儿童社会行为为依据探讨儿童信念同实际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特质理解方面起源信念上,攻击特质后天养成观占主导,儿童多数认为攻击行为是后天教养形成的;在稳定信念上多数儿童存在乐观的主义倾向持渐变观念,认为攻击特质是可以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不同性别儿童的起源信念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更倾向于认为攻击行为是后天养成的,男生更倾向于认为攻击行为是天生的,而时间稳定信念和情境稳定信念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特质规范信念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总体认同度较低,我国儿童绝大多数并不支持攻击行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于攻击行为的接纳程度不断降低,一年级儿童规范信念总分普遍高于三年级儿童,三年级儿童得分又普遍高于五年级儿童。年龄与攻击类型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上的主效应极其显著,年龄与攻击类型的交互效应同样极其显著,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对于反应攻击,一年级儿童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级儿童;对于主动攻击,三年级儿童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级。3 I-E信念性别、年龄和攻击类型在I-E信念得分上均存在显著主效应:女生较男生更多地持有表达信念;五年级儿童I-E信念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儿童,三年级儿童得分又显著高于一年级儿童;攻击类型主效应方面,儿童言语攻击I-E信念得分最高,身体攻击I-E信念得分居中,关系攻击I-E信念得分最低。4攻击信念同攻击策略的相关(1)起源信念上,先天论者和环境论者在问题解决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时间稳定信念和情境稳定信念上,实体论者和渐变论者在问题解决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规范信念上,儿童规范信念得分上存在边缘显著差异:高信念组儿童亲社会策略得分显著少于低信念组儿童;(4) I-E信念上,不同得分儿童在攻击策略得分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高信念得分组儿童攻击策略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儿童。5攻击信念同攻击行为的相关(1)起源信念上,先天论者和环境论者在实际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时间稳定信念上,实体论者和渐变论者在亲社会行为、退缩行为和攻击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实体论者的亲社会行为显著少于渐变论者,而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显著多于渐变论者;情境稳定信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规范信念上,不同信念儿童在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儿童实际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得分由低到高均依次是低信念组、中信念组和高信念组;(4) I-E信念上,不同得分组儿童在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信念得分组儿童实际的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都显著少于其他两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