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且不可替代物资,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基本生活之保障,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维持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对于粮食的刚性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生产与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迁移,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大量高质、高产耕地被开发挪为他用或抛为荒地,无人耕作,这些现象导致我国耕地资源更加不足,加剧了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此外不合理的耕地开发利用方式不仅导致耕地退化,产量降低,同时也对原本脆弱的气候环境、土壤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与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作为补充耕地数量的重要来源,是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以永修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内业图件资料、文本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和外业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永修县现有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自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三大模块,10个细分评价指标权重,运用ArcG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空间叠加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对各评价指标分等赋值,最后再利用综合指数模型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从而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的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最后运用粮食安全法对永修县耕地需求量预测,制定出未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安排以及提出开发对策建议。2、通过分析,永修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9399.83公顷,其中判定为适宜开发的面积为6772.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05%,高度宜耕后备资源684.28公顷,中度宜耕3007.74公顷,低度宜耕3085.73公顷。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以其他草地为主,面积2791.64公顷,其后依次为内陆滩涂,面积为2373.49公顷,其他林地,面积为1264.3公顷,沙地,面积为324.82公顷,裸地,面积为18.49公顷。其空间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特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平原区,西部山地丘陵区耕地后备资源虽总量较大,但可开发面积比例较少。永修县耕地后备资源总体来说存在质量不高,分布零散,开发利用难度大的问题。3、通过基于基本粮食需求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确定2016-2020年需开发耕地后备资源2472.00公顷,2021-2025年需开发耕地后备资源2355.0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