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流域的圩区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圩区除涝是水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圩区排涝模数与圩内水面率是圩区的两个关键因子,其大小的确定是圩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选择太湖流域作为研究区,构建了面向防洪除涝的圩区分类指标体系,将流域内的圩区划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对圩区排涝模数与圩内水面率进行研究,设计了圩区排涝模数与圩内水面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二者的空间分布;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状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二者的合理值区间,可为流域圩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
1、调查所得太湖流域有大小圩子共计4944座,圩区保护面积15561.8km2,占流域平原区面积的52.65%,全流域圩区率约为42.18%。各水利分区均有圩区分布,但各区圩区面积大小及圩区率差距较大。圩区面积杭嘉湖区最大,为4705.3km2,其次为浦东浦西区,为4261.5km2,太湖区最小,为111.1km2。
2、提出了基于不同分类目的的圩区分类思想,重点阐述了面向防洪除涝的圩区分类方法,构建了其分类指标体系,对圩区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太湖流域I类圩区共8座,保护面积1308.6km2;II类圩区共203座,保护面积3032.2km2;III类圩区共4733座,保护面积11221.0km2。
3、计算了各水利分区的现状排涝模数,设计了不同类型圩区的排涝模数。主要结论是:在现状排涝模数计算方面,流域上游区相对较小,下游区相对较大;太湖南部区与西部区相对较小,北部区与东部区相对较大。在不同类型圩区排涝模数设计方面,城镇圩区设计排涝模数为1.28-1.51m3/s·km2,农村圩区设计排涝模数为0.96-1.13m3/s·km2,复合型圩区设计排涝模数为1.11-1.29m3/s·km2。
4、研究了合理圩内水面率。基于圩区除涝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圩内水面率与排涝模数的关系。主要结论是:各水利分区现状圩内水面率普遍偏低;流域平均设计圩内水面率为8.66%,设计圩内水面率参考值区间为7.6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