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视域下的休谟自由观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谟以经验论的立场对自由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阐述。本文试图对休谟经验论立场的自由思想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休谟自由观的理论背景与建构前提。理论背景部分分别论述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及近代哲学中对休谟产生影响的自由思想;休谟自由观的建构前提部分讨论了休谟的观念理论和因果关系理论,因为休谟所讨论的与自由概念相关的意志﹑动机等问题都离不开其观念论的基础,另外有关自由与必然之间关系的处理都涉及到对因果关系的理论态度。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述了休谟自由观的基本内容。首先通过解读休谟的著作《人性论》与《人类理解研究》,阐述了休谟对自由的三种区分,即自由,自发的自由与中立的自由,并对休谟肯定的自由与否定的自由做出了总结。同时表明了休谟解决自由问题的相容论立场。在第二部分还分析了与休谟自由概念相关的意志、能力与机会等含义,以便明确休谟所肯定的自由内涵。另外,还讨论了休谟如何论证并解决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自由与道德及行为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之理路。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休谟的自由观念做出了客观评价,涉及到它的意义与局限性两个方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的需求;精神需求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追求。美国著名的神学家保罗·蒂利希说过“宗
在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墨子是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批判并试图超越儒学的思想家、哲学家。墨子之学源于儒,又不同于儒。墨学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逐渐与儒学分道扬镳,形成了独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
自由主义乌托邦是罗蒂后哲学思想的最终归宿。罗蒂出身于分析哲学,后来又掉头批判分析哲学。他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和分析哲学都是“大写”的哲学、“镜式”的哲学,他认为这种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