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的固定及其活性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分子的固定化与游离态相比,既能保持生物分子的构型,又克服了生物分子易失活的缺点,表现出良好的储存稳定性、热稳定性、有机溶剂中的耐受性,且操作简单易行,在生物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与生命科学等领域用途广泛。本论文采用二氧化硅为载体,分别以血红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c为生物分子代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二氧化硅包裹生物分子的纳米粒,并对其形貌,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系统的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的包裹效果,并筛选出适合本体系的蛋白质。   (2)采用双缩脲试剂验证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多孔结构,采用考马斯亮蓝R250证明蛋白质位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内部,形成核壳结构,而非吸附在二氧化硅纳米粒表面。   (3)运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等检测方法对其纳米粒的形貌及构象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包裹后的蛋白质纳米粒呈球形,分散性好,粒径均一,平均粒径100nm,且保持蛋白质二级结构。   (4)通过储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有机溶剂耐受性的比较,证明了包裹后的蛋白质由于核壳结构与氢键作用力,对蛋白质的构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包裹后的蛋白质储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有机溶剂耐受性明显提高。   (5)对包裹后的蛋白质进行催化活性及电化学实验,表明包裹后的蛋白质在生物传感器及生物燃料电池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近年来,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基复合材料在传感器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而受备受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功能化的环境响应型纳米通道因其在智能分离、化学生物传感、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多孔性的聚碳酸酯膜为研究对象,采
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固有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还与材料的尺寸、形貌密切相关。因此,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能为优化材料性能和拓展其应用提供依据,而纳米结构的调控生长
高效快捷的核酸与蛋白质检测对于环境监测、食品工程、生物医学及临床疾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由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所需仪器简单、成本低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