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与重视。有很多学者就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应该进行语码转换展开了研究和论证。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分析被拓展到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其中,从语用学视角探析语码转换的复杂多变性更加综合全面。语用学视角所包含的理论在教师语码转换分析上也被广泛使用。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外语教师是否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总体来讲,他们的观点可以被分为三类:第一类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为一种障碍,第二类把母语看作外语教学中的辅助媒介,第三类观点则持中立的态度。尽管有很多人支持母语的负迁移理论,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可以促进英语教学。他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外语课堂上,为了确保课堂交际的顺利运行,多数教师经常转向母语,通过母语辅助教学。鉴于此,本文拟就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影响教师语码转换的成因,了解学生对教师语码转换的态度和评价。为了对本文的研究问题做出全面综合的分析,本文以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和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采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重点探讨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并提出了这样三个研究问题:1.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类型有哪些?2.教师怎样应用语码转换达成对教学目的的顺应?3.学生怎样看待和评价教师语码转换?经过对所搜集的数据分析整理,本文发现了教师精读课堂语码转换的一些规律。首先,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主要类型包括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其中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被广泛应用。其次,教师语码转换都是为了顺应某种教学目的,包括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及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最后,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得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量的母语表示支持和欢迎,认为其有助于加强理解,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等。总之,母语作为中间载体,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