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南部,本次研究确定了寨上金矿区控矿构造属于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由于本区缺少岩浆热液活动,该韧脆性剪切带也就成为此矿体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来源。将成矿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沉积成矿预富集期、剪切构造与热液改造期、表生演化期。同时,显微镜下发现显微剪切构造透镜体、S—C组构、剪切压力影构造等-系列韧性构造是我们识别此构造的证据。含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微弱,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的含砷黄铁矿化、毒砂化、微细脉与细网脉状硅化、铁白云石化,均与金矿化密切相关:中期铜矿化,包括黝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化及铁白云石、硅化细脉;晚期辉锑矿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矿石构造以微细粒稀疏浸染状构造、微细脉-稀疏浸染状构造、团块-浸染状构造、草莓状构造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微细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增生环带结构、包含结构为主。此外还有含砷黄铁矿、毒砂的增生环带的出现。工业矿体主要发育在矿带剪切构造强烈的地段。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寨上研究区内铁山群建造中的含碳铁质中、细粒碎屑岩及含碳-铁质泥灰岩系,含金丰度较高(4.4×10-9),本次研究进一步确定该岩系作为寨上金矿床的矿源层的依据。
2.研究确定了寨上金矿区控矿构造属于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成矿作用演化,可将其划分为①沉积成矿预富集期;②剪切构造与热液改造期;③表生氧化期。
3.通过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发现含砷黄铁矿、毒砂的增生环带,是由含砷低的黄铁矿或毒砂内核和含砷较高的黄铁矿或毒砂增生环带构成,后者是在剪切构造与热液祸合活动的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确定该经典卡林型矿床成因类型和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的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