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产煤用煤大国,直至现阶段,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可见,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煤炭行业既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基本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尤其是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日益突出,死亡人数节节攀升,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常大众总是把矿难与小煤矿联系在一起,这也就难免引起人们对小煤矿政策的怀疑与质问,政策为什么没有显效?为什么煤矿生产始终走不出矿难→治理→矿难的怪圈?因此,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小煤矿政策就显得颇为重要。本文借助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综合运用模型分析、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小煤矿政策进行了政策合理性及执行效果分析。在内容上,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初期到近年的小煤矿政策,并按照政策倾斜的重心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整顿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8年);关井压产阶段(1998年—2005年);兼并重组阶段(2005年—2010年)。然后,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具体是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及混合扫描模型,还有规范一描述分析、伦理分析和量化分析。第四章运用模型对我国小煤矿关井压产和兼并重组政策进行了具体的政策合理性分析,发现小煤矿政策在制定上存在不足;再用实证分析对小煤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结论关井压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兼并重组也很难实现和谐有续发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第五章对小煤矿政策价值取向和决策机制方面进行反思,基于反思,最后提出我国未来的政策制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决策模式上要实现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模型的有机结合,即采用混合扫描模型,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和框架,吸纳渐进模型的合理之处,从而实现政策的理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集中统一小煤矿政策只是我国众多政策领域中的冰山一角,很多存在的问题都带有普遍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发展,监督、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终将趋于成熟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