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传输材料是有机光导体中电荷传输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有机光导体的性能。合成性能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是目前OLED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材料尚比较缺乏,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具有较高电子传输能力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因此,本文利用反应条件简单、易控制及产率相对较高的实验方法合成了十种三唑类衍生物,3,5-二(4-氨基苯基)-4-{4-[5-(4-氨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基}-1,2,4-三唑(APOTA),4-(4-氯苯基)-3,5-二苯基-1,2,4-三唑(TPTZCl),3,4,5-三苯基-1,2,4-三唑(TPTZ),4-(4-氯苯基)-3-(4-硝基苯基)-5-苯基-1,2,4-三唑(CNPTZ),4-(4-氯苯基)-3-(2-羟基)-5-苯基-1,2,4-三唑(POPTZ),4-(4-氯苯基)-3-苯基-5-(4-吡啶基)-1,2,4-三唑(p-PDCPZ),1,4-二(3,5-二苯基-1,3,4-三唑-4基)苯(DPTZB),4,4’-二(3,5-二苯基-1,2,4-三唑-4-基)联苯(DPTZBP),4,4’-二[3,5-二(4-硝基苯基)-1,2,4-三唑-4-基]联苯(NPTZBP),4,4’-二[3,5-二(4-甲苯基)-1,2,4-三唑-4-基]联苯(DTTZBP),其中包括七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荧光光谱和单晶衍射等方法表征分析了化合物的结构。本文通过Gaussian 03量子化学程序,采用B3LYP方法,在6-31G基组下对其中的两种三唑衍生物在中性、阴离子态下分别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电子亲和势,从理论计算方面证明此类化合物适于作为电致发光材料,为开发出具有特定性能与特定应用领域的电子传输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