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动物育种实践中,通过在分子水平上识别控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或者基因座,以便在早期或超早期直接对个体进行选择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也是为广大育种工作者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进行猪的遗传改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的方式的前提是必须找到尽可能多的合适的遗传标记信息。 本实验以脂蛋白脂酶(LPL)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作为猪脂肪代谢相关性状的侯选基因,主要着眼于发现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和有效的分子标记信息。同时也开展了猪LPL和HSL基因的原核和真核的体外表达,为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来调控猪脂肪代谢的研究做了初步的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提取不同品种猪的脂肪组织的RNA、进行RT-PCR,得到不同品种猪的HSL和LP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CLUSTALW软件对猪和从Genbank数据库中所搜寻到的相关动物物种的HSL和LPL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初步了解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亲缘关系。 2.根据已测的LPL基因的外显子序列扩增并克隆LPL基因内含子3、5,BLAST比对发现有20处SNPs,选取直接导致限制性酶切位点的SNPs进行多态性与性状的关联研究。 3.在F2群体中,内含子3的NheI酶切位点的AA、AB、BB三种基因型在皮率、眼肌高性状上存在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的差异。均表现为加性效应的作用方式,且达极显著水平。 4.内含子3中的EcoT22I酶切位点在F2群体中的研究发现,AA、BB基因型在6-7肋处膘厚、皮厚、骨率性状上达到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均以加性效应作用为主,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 5.在F2猪群体中,内含子3中的NcoI酶切位点的AA、AB、BB基因型在胴体性状的眼肌高、眼肌宽、眼肌面积上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眼肌高是以加性效应的方式为主的(p<0.05);而眼肌宽、眼肌面积则以显性效应作用方式为主的(p<0.05)。在肉质性状上NcoI酶切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pH(LD)、pH(BF)、色值(BF)、肌内脂肪上达到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水平。是以显性效应为主的(p<0.05)。 6.内含子5中的AfaI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F2群体胴体性状的屠宰率和胸腰部膘厚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以加性效应方式为主,但未达显著性水平。而在AfaI位点的肉质性状上,三种基因型在pH(LD)、pH(BF)、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