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并缺乏孕激素拮抗密切相关。但雌激素如何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1×10-6mol/L雌二醇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30分钟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这些因子对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有待研究。肿瘤的形成涉及多条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通路是膜受体信号向细胞内转导的重要途径,调节着机体细胞的生长、分化、分裂、死亡以及细胞间功能同步化等多种过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能被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以磷酸化方式激活。目的为探讨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产生的VEGF、bFGF细胞因子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的机制,本研究通过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及HEC-1A细胞(雌激素受体弱阳性)产生VEGF、bFGF因子,阐述雌激素作用下产生这些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分别在雌激素、VEGF因子、bFGF因子作用下,检测MAPK通路中重要基因蛋白的变化,阐述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产生的VEGF、bFGF因子与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1、以1×10-6mol/L雌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细胞30min后,分别以CFSE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集落形成检查细胞单克隆能力、Trsanwel1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2、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分别予1×10-6mol/L雌激素(E2组)、50ng/mL的VEGF因子(VEGF组)、0.12ng/mL的bFGF因子(bFGF组)作用于Ishikawa、HEC-1A细胞30min后,MAPK通路中c-Raf、MEK1/2、Erk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1×10mol/L E2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及HEC-1A细胞产生VEGF、bFGF因子后,Ishikawa细胞及HEC-1A细胞的增殖生长、细胞周期进展明显增快,细胞的迁移、侵袭、单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细胞凋亡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予1×10-6mol/L雌激素(E2组)、50ng/mL的VEGF因子(VEGF组)、0.12ng/mL的bFGF因子(bFGF组)作用于Ishikawa、HEC-1A细胞3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MAPK通路中c-Raf、MEK1/2、Erkl/2mRNA表达增加(P<0.05), p-c-Raf、p-MEKl/2、p-Erk蛋白的表达亦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产生的VEGF、bFGF因子可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增强子宫内膜癌的单克隆、迁移及侵袭能力,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通路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