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生态文明的要素,也是最具乡愁特征的文化符号。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在河湖流域水域集中显现。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是民心所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绕不过的重大课题。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响应水危机的中国流域公共治理制度的重大创新。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将河长制上升为国家治理制度,明确到2018年全面建立河长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这是情系民心的政治承诺,也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动员号令。时隔两年,河长制从“全面推行”到“全面建立”,河湖管理迈出了坚实步伐。百万河长上岗,无论大江大河还是家乡小河,每条河流都有了“健康守护人”。2018年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之后,河长制入法等举措也进一步按下了“河长治”的快捷键。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文明之魂。善治国者必治水。治水是一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政治事务。诚如拉斯韦尔所言政治是关系“谁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什么?”的学问。因此,精确识别河长制政策执行中态度迥异的利益相关者,从他们的共识与分歧中探寻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是河长制政策执行中的大政治。诚然,河长制的政策执行伴随着复杂的利益与资源分配矛盾,说明了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而政策执行价值导向的失范使实现全体公民共同利益的价值旁落,甚至出现了功利化、利己化倾向,有必要厘清政策执行中的利益矛盾。研究采用探究人类主观态度的Q方法,利用因子分析进行探索,识别出了河长制政策执行中态度相异的五类利益相关者:机会主义者、政策推动者、政策怀疑者、政策反对者及环保主义者。研究发现不同角色的利益相关者在政策执行中的态度会有交叉,不同态度的利益相关者有着矛盾性利益诉求。本研究从对河长制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感知度因素高低差异中诊断出了河长制政策执行的五类利益矛盾。最终提出构建河长制政策执行的共识凝聚机制的构想,旨在平衡多方利益矛盾,减少河长制政策执行中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