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在政治报告中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针对如何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制定了详尽的时间规划和战略部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后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之后逐步实现“强起来”的内在要求,更是未来数十年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的首要任务和一切行动的根本遵循。习近平重要论述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就其理论来源看,它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及论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就其生成的现实基础看,是在国际上面临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新特征,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和国内上面临我国基本国情朝着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的现实背景下产生的。习近平重要论述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基本思想主要包含了描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定位,新战略,新内涵的战略蓝图,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持非扩张性的强国战略的本质要求,彰显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的价值取向,阐释了解决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增强发展的质量性和效益性,城乡区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社会群体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增强发展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增强发展的全局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任务,拓展了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快干”“实干”“会干”增强忧患意识的实践路径,并表明了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习近平重要论述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信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政治优势,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迈入新阶段的政治意义。其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强国思想,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强国思想的新认识的理论意义。然后,引领了全国奋勇前进的蓝图和方向,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立足了实践基础谋划国家的长远发展,彰显了解答世界现代化最新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实践意义。最后,体现了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意义。深入研究习近平重要论述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思想,既有利于在理论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强国思想研究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又有利于在实践中明确习近平重要论述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思想的主攻方向,集中精力来研究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增强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