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但其项目投资存在初始金额大、收益期久等特点,使得可再生能源企业融资约束高,制约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基于此,论文从宏观金融视角出发,结合绿色发展理念,探究绿色金融发展通过各融资渠道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的中介效应。具体地:在构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程度测量体系基础上,测算了2011-2017年绿色金融发展程度指数。同时基于141家可再生能源上市企业,利用Richardson模型测量其投资效率。进一步构建了面板数据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融资渠道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样本研究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情况。此外,从企业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层面出发,分样本研究了其对可再生能源企业融资渠道中介效应的差异性作用。研究得出: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可再生能源上市企业投资不足问题严重。第二,总体上,绿色金融发展会使可再生能源投资不足恶化,可再生能源投资过度缓解。内源融资、股权融资渠道的中介效应成立,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路径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效率。第三,绿色金融发展会加剧可再生能源投资不足,作用系数为-0.0001。且绿色金融发展能通过企业内外部融资渠道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不足。第四,绿色金融发展会抑制可再生能源投资过度,作用系数为-0.0003。同时,绿色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各融资渠道影响可再生能源投资过度,作用路径差异性较大。第五,国有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股权融资、商业信用和债券融资渠道的中介效应成立,而民营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渠道的中介效应成立。第六,对于高融资约束企业样本组,内源融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成立。内外部融资渠道的中介效应在融资约束低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中均成立。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论文提出:政府应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标准理论统一化和国际化,建立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需以“绿色”为导向,加大信贷投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多路径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企业也应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价值管理,增强融资竞争力,同时完善内部管理,及时披露环境保护与关键决策信息,以引起投资者监督,进而规范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行为,最终改善企业投资效率。该论文有图3幅,表17个,参考文献141篇。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SCs)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不仅安全高效、绿色环保,而且在比容量以及功率密度等方面均占有很大优势,所以在未来现代化能源转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质。电极材料在
通过介绍引进的优良热带豆科牧草品种--伯尔奥托距瓣豆生物学、农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等,旨在为湿热地区的草地改良、提高草场质量、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
通过不同浓度分子量为6 000的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的方法及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成坪速度的试验,比较了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与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
目的研究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0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晨峰血压(MBPS)组和非MBPS组。收集受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