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诸多因素让人口流动变得越加频繁,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与日增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是相对较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中,心理、行为等方面极易受到外在群体对他们的影响而发生复杂的变化。为揭示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外群体态度及民族认同、文化适应的特点,本研究采用修订版的《领悟外群体态度量表》、《民族认同量表》和《文化适应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在云南、贵州、广西三个地区的大专院校抽取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共回收669份有效问卷。研究一探讨了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外群体态度、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领悟外群体态度在积极态度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消极维度,且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总体处于较高水平;(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领悟外群体态度以及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在性别、年级、是否少数民族聚居地等各人口变量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领悟外群体积极态度以及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各维度水平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他们的领悟外群体态度及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水平均为二年级最高;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学生的领悟外群体积极态度和民族认同水平均高于非少数民族聚居地。研究二探讨了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外群体态度、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领悟外群体态度对民族认同、文化适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领悟积极态度对民族认同及其各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领悟消极态度对民族认同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领悟外群体积极态度能够正向预测文化适应整合和同化的水平,领悟外群体消极态度能够正向预测文化适应分离维度的水平;(3)民族认同对文化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民族认同在领悟外群体积极态度对文化适应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基于对以上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讨论,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外群体的态度对少数民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改善民族关系的实践中可以将外群体态度作为一个中介,通过改善外群体对少数民族的态度,从而使少数民族群体领悟到积极的外群体态度,从而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第二,传统的观点认为对本民族越认同,就会对主流文化的适应越排斥,但其实本研究发现对本民族的认同与主流文化的适应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矛盾,对本民族认同良好的,其对主流文化的适应也会比较好;第三,在我们有关民族团结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还要加强对主流群体汉族的有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