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AIR-EZH2结合的抑制剂筛选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导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coding RNA,lnc RNA)在多种肿瘤中被异常调控,可以通过与关键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相互作用,在染色质动力学和基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肿瘤恶性进展。截止目前,HOTAIR作为lnc RNA中的“明星”被研究的最为深入和广泛。其5’端结构域能与EZH2蛋白结合,募集PRC2复合体;3’端结构域能够募集LSD1复合体。通过把抑制蛋白复合体带到靶基因位点,使靶基因启动子区H3K27me3富集,从而抑制基因转录。本论文旨在研究能够特异性阻断HOTAIR与EZH2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干扰HOTAIR对PRC2的募集,抑制HOTAIR在肿瘤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本研究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利用3D结构模拟技术,对HOTAIR 5’端212-300bp和EZH蛋白进行结构模拟。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把模拟的HOTAIR-EZH2结构与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进行对接,在美国癌症研究院小分子化合物数据库中进行高通量筛选,从而获得了7个自由能最低的候选化合物。接着利用化合物人工合成以及细胞毒性试验,对候选化合物初步筛选,确定了具有潜力的小分子化合物AC1Q3QWB(AQB)。另一方面,我们对TCGA pan-cancer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乳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中,HOTAIR和EZH2的表达量最高,并进一步分析了表达高的亚型。之后,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我们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和乳腺癌中,HOTAIR和EZH2表达高的细胞对AQB更敏感,提示AQB的毒性机制可能依赖HOTAIR和EZH2的表达。本研究第二部分,我们利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AQB并不影响HOTAIR和EZH2以及PRC2核心组分的表达水平,但能使H3K27me3的整体水平在72小时后发生降低。而RIP实验结果发现,AQB能够特异性抑制HOTAIR和EZH2的结合,而不影响其它lnc RNA与EZH2的结合。Ch IRP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低剂量的AQB即可明显降低HOTAIR-EZH2结合。Ch IP实验结果显示AQB处理乳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后,HOTAIR-PRC2靶基因启动子区EZH2、H3K27me3富集水平降低,而RNA pol II phospho-Ser2水平升高,提示靶基因转录活性增强。相一致地,我们发现靶基因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随着AQB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呈“S”型。这一部分结果表明AQB通过抑制HOTAIR-EZH2结合,使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在众多被AQB升高的靶基因中,我们用Ch IP和PCR实验方法,验证了APC2基因H3K27me3的修饰位点,并且可在AQB处理后水平明显下调。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展示上调的APC2伴随着β-catenin和p-β-catenin水平降低。并且我们发现,EMT相关的β-catenin下游的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蛋白水平也都降低。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发现,AQB处理后,胶质母细胞瘤和乳腺癌细胞的骨架蛋白F-actin丝状伪足减少,板状伪足增多,Vimentin和ZEB1的表达水平也都降低。在功能方面,低剂量的AQB(40n M)即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而较高的剂量(40μM)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克隆增殖,并促进凋亡和周期阻滞。在体内实验,通过构建乳腺癌原位模型,我们发现AQB(50mg/kg)能抑制乳腺癌原位增殖和肺转移。这部分结果表明AQB可以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和乳腺癌增殖和转移。本研究第三部分,我们探索了AQB的联合治疗方案。AQB、DZNep以及AQB联合DZNep的IC50曲线显示AQB能够增强DZNep对肿瘤细胞毒性1.5倍~2倍。进一步的细胞活性分析发现,40n M AQB联合1μM DZNep可以使抑瘤效果达到甚至超过5μM DZNep的抑瘤效果。同样地,我们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仪也检测到40n M AQB联合1μM DZNep可以使促凋亡效果达到甚至超过5μM DZNep的促凋亡效果。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联合用药也使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更明显。在体内实验,我们构建了乳腺癌原位模型和人胶质瘤来源的小鼠胶质瘤模型(PDX),发现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更有效的抑制了肿瘤的增殖和转移。这部分结果表明,低剂量AQB可以增强DZNep的抑瘤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一种特异性抑制HOTAIR-EZH2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AC1Q3QWB。它可以干扰HOTAIR对PRC2的募集,降低靶基因H3K27me3水平,使靶基因表达上调。APC2作为靶基因之一,通过降解β-catenin,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参与AQB对肿瘤增殖和转移的抑制。另外,低剂量的AQB可以增强EZH2抑制剂DZNep的抑瘤效果,为AQB的临床转化提供了联合用药方案。本研究首次报导了以长链非编码RNA与蛋白结合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极高,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1位和第5位。据统计,我国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8.7岁,较西方提前10年,35岁以下的年轻乳腺癌发病率明显较高,乳腺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虽然有研究表明,年轻乳腺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更差,但对于年龄小于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VYBC)的病理、临床和预后特征尚无确定结论。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众多,以TCGA为主的基因组学研究对乳腺癌
背景和目的: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在含有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活性。然而,EGFR-TKI耐药在治疗约12个月后不可避免地出现。获得性耐药的机制,除了EGFR(T790M)的继发性突变(占50-60%)外,还不太清楚。在此,我们在体外模型和获得性EGFR-TKI耐药的临床标本中发现LncRNA H19的显著下调,我们的目的是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
研究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球每年发病超过100000例。尽管近年来DLBCL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高达30%的患者死于该疾病。目前DLBCL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有必要寻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基因和信号通路,进一步揭示DLBCL的分子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指导。吲哚
研究目的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多年来也是世界范围内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粘合连接是上皮细胞的三大主要连接方式(另外两个是紧密连接,桥粒与半桥粒)之一,已经被证实在各种癌症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粘合连接在乳腺癌中的报道还很少。另外一方面,粘合连接相关蛋白1(AJAP1),又被称作Shrew-1,是最初在上皮细胞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与粘合连接相关的蛋白。其已被证实在多种肿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中,靶向DNA-PK联合Osimertinib克服奥希替尼耐药的效果及分子机制,为临床晚期NSCLC奥希替尼耐药后的治疗提供新的帮助。方法:本课题分成三个部分展开研究:1、选取具有EGFR L858R/T790M双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系,Osimertinib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持续诱导构建耐药细胞模型;二代测序检测亲本及耐药细胞株
研究背景和目的自20世纪以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2年评估了世界范围内的27个主要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显示有14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820万癌症相关死亡病例,这其中约有22%的新增癌症病例和27%的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往往与其早期发生转移密切相关。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临床上大多数肿瘤患者致死的最主要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与卫生问题。结直肠癌是全球诊断率排名第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诸多针对结直肠癌的早诊早筛方法与综合治疗方式,使结直肠癌相关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对于中晚期的结直肠癌、甚至已发生结直肠癌远处脏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仍较为有限。因此,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与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晚期靶器官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
研究目的:探索富含半胱氨酸61编码蛋白(CCN1)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来源的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的作用机制以及Axl在MM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内容:(1)采用原代细胞培养、体外细胞模型增强或抑制CCN1表达等实验方法,观察CCN1对MM患者来源OBs的作用,并验证CCN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增
目的:比较单纯胸腺瘤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肿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Atg12表达情况和自噬水平,并在细胞水平明确Atg12对自噬的调控,进一步探索胸腺瘤对其微环境中DCs自噬的影响;寻找胸腺瘤各亚型的差异表达基因,探寻可能对Atg12表达产生影响的上游关键因子及通路,完善Atg12介导的自噬的上下游机制;构建动物模
开放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OP-FTIR)是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气体浓度的新方法。介绍了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气体浓度的算法,利用OP-FTIR系统于亚运期间对广州CO2和CH4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分析了其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