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变化,人口老年化不断增长,腕管综合征(CTS)发生率逐年增加。CTS是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疾病,临床表现以正中神经压迫引起桡侧三指半出现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尤其以夜间麻木为显著特征,严重的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腕管综合征主要有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是公认比较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通过解剖定位,该方法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神经、血管的损伤等。目前超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治疗CTS是可行的。[研究目的](1)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阻滞对CTS患者的疗效分析;(2)超声引导下平面内/平面外正中神经阻滞治疗CTS的临床比较。[研究方法](1)选择40例CTS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采用超声引导定位,C组采用解剖标志定位,两组注射液为布比卡因4.5 mg、曲安奈德5 mg、维生素B12 100ug混合液3 ml。通过波士顿腕管问卷调查表(BCT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手症状和功能;记录治疗前后正中神经电生理参数;记录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2)总共50例CTS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平面内组(U-I组)和平面外组(U-O组),每组25例。两组注射液为布比卡因4.5 mg、曲安奈德5 mg、维生素B12 100ug混合液3 ml。通过BCT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手症状和功能;记录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两组BCTQ评分中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状态评分(FSS)明显降低(P<0.05),且U组SSS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F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两组感觉潜伏期(SDL3)明显缩短(P<0.05)、运动潜伏期(MD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增快(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U组SNCV明显快于C组(P<0.05),其余神经电生理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二次治疗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P<0.05)。(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较治疗前,两组BCTQ评分中SSS、FSS明显降低(P<0.05)。两组BCT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两组二次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U-I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U-O 组(P<0.05)[结论](1)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CTS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手部症状,减少并发症。(2)超声引导下平面内/平面外穿刺治疗CTS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手部症状和功能。平面内神经阻滞技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