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扇贝作为一种优质水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我国出口水产品中的拳头产品。近年来,由于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加剧,而贝类又具有很强的富集重金属的生理特性,使得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对我国扇贝主产区的山东沿海栉孔扇贝体内重金属铬、铜、镉、汞、铅、锌以及类金属砷的残留监测和分析,并对扇贝的食用安全进行了风险性评估。 通过对在山东沿海主要养殖区设定的九个站位的栉孔扇贝重会属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扇贝体内铬、铜、铅、汞、砷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和农业部行业卫生标准。然而只有重金属镉含量的平均值和个体值均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和农业部行业标准限量,同时锌的含量也稍高于国家卫生标准。采用CAC风险分析原则,对扇贝镉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估,食用风险较低。 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的养殖区域扇贝的重金属含量不同,地处黄渤海分界线的长岛以及蓬莱海区的扇贝受重金属镉、铜污染比较严重,是其他海区的2倍。同时分析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不同的重金属富集特性不同,依次是Cd>Zn>As>Hg>Cu>Pb≈Cr。然而仅通过水质监测,对有效控制扇贝养殖中的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贝类的食用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与养殖水体的安全性紧密相关,所以应当加强对养殖水体的安全性管理,建议建立生物评价、水质评价、沉积物评价三位一体立体评价模式,在养殖的源头有效控制重金属对扇贝的污染。建议对贝类的食用安全性进行细致的、分区域的风险分析,结合原产地标记工作对不同养殖区的扇贝分别标注,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扇贝内脏团重金属的含量高于扇贝柱中的重金属含量,平均高约2倍,只有锌在贝柱中的含量高于内脏团,扇贝中的重金属主要通过摄食方式进行富集。其中栉孔扇贝整体重金属含量镉含量较高,个别样品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近十倍;根据重金属分布规律,尽管扇贝柱中的镉含量分布比内脏要少,但检测样品中62%的扇贝柱样品中镉含量超标,38%的扇贝柱样品镉含最低于标准限量。所以食用扇贝时只吃扇贝柱,不吃内脏团,可降低食用风险。另外应当充分认识扇贝内脏团被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慎重考虑对其的再加工利用。 山东沿海栉孔扇贝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其他海区比较,铬的平均含量低于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