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6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发病以青壮年伤者为多,由于跟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少,所以跟骨骨折治疗困难,后遗症多,预后比较差,尽管很多学者为改善治疗效果做了大量工作,但跟骨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至今仍没有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分类及治疗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主要目的是纠正畸形和异常轴线,恢复肢体长度,重建跟骨的几何形态,解除疼痛,最大程度的保存后足的功能。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穿针内固定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和软组织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 研究目的: 评价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穿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Ⅱ、Ⅲ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制定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佛山中医院2007年—2009年确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Ⅲ型)病人,其中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穿针内固定治疗组、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及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均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组选取病例各30例。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查时,行患足及健侧的侧位及轴位的X线平片检查,测量B(o)hlers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的宽度,并观察跟骨骨折愈合的时间、关节活动度范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情况、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给出统计量及确切概率P值,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本组90例90足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无不良反应。术后统计住院天数、B(o)hlers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的宽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功能评估参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其中,治疗组的优良率最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且关节活动丢失度明显少于两个对照组,数据行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总费用:治疗组同对照组(小夹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两组同对照组(L形钢板)之间有显著差异,均明显少于对照组(L形钢板)。 研究结论: 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穿针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移位骨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相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在经济及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