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的是翻译家王佐良的翻译思想。王佐良先生是我国外语界的老前辈,对外国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也建树颇多,他的译作不仅有诗歌和散文,还有小说和戏剧,尤其是对彭斯诗歌的研究和翻译在国内堪称一流。其翻译思想丰富而深刻,涵括文化,文体等多个方面,值得人们的深入研究。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人们对王佐良的翻译思想研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王佐良的生平和在翻译方面取得的成就。王佐良很早就涉足翻译,曾将《雷雨》译成英文。50 年代参加《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工作。其翻译理论的探索主要收集在《翻译:思考与试笔》和《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第三部分重点描述王佐良的翻译思想。王佐良从民族文化建构的角度评价翻译的作用,认为如果去掉翻译,每个民族的文化将大为贫乏;整个世界也将失去光泽。他觉得一部作品要靠读者来完成,读者的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他在评论严复的翻译时,认为严复的目的是吸引心中特定的读者――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士大夫,因此严复调动各种手段来打动他心中的读者,成功地翻译了《天演论》等著作。他是20 世纪80 年代中国文化翻译研究的积极倡导者。1984 年和1985 两年王佐良先后发表了《翻译中的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篇文章,论述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他强调译者要成为文化意义的人, 因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我们应该进而探讨翻译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作用,或者更进一步把翻译同比较文化这个新学科结合起来。王对文化和翻译关系的研究同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几乎是同步的,所以他的观点是具有前瞻性的。同时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另外,王把文体学的研究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为当今把文体学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铺路。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翻译研究注意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新成果,不少新理论被引进翻译理论中,王佐良是较早作出尝试的人。1979 年,他发表了《词义·文体·翻译》,运用文体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翻译问题。王佐良先生在这方面的著作有《英语文体学引论》、《英语文体学论文集》等。他讨论了语域和变异等概念,认为翻译和文体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好的翻译不能不注意到两种文字的文体风格。关于诗歌翻译,王佐良是从诗艺和语言的角度来看待诗歌翻译的,语言处于活跃状态时有利于翻译。同时他认为要以诗译诗,形式上尽量接近,而诗的意境,形象和比喻都很重要,有时可以做必要的变通以保持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