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技进步推动世界进入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建设知识经济社会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科技战略规划目标。并且各国更加重视教育,以促进知识的扩展,提高国民素质。大学由此也拓展了功用,提升了地位,走到了社会的中心位置,成为广泛期待的对象。2006年第五届国际高等教育大会上陈至立指出,高等学校在创新型国家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今天我国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已达到2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毛入学率也达到了21%。伴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我国的大学教育也出现了规模与效益、质量与数量、大众与精英、专才与通才、社会功利与人文精神、国际化与民族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大学内在的本质——大学理念的问题。即是对大学的理性认识、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的观念体系。大学理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大学在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质量问题、特色问题、发展问题,更涉及大学的性质与目的、改革与发展、规模与效益、质量与数量、大众与精英、专才与通才、社会功利与人文精神、国际化与民族化等问题。大学理念蕴涵着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大学理念不仅体现在规划中,还应体现在大学教育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活动产生的成果之中,它不仅仅作为起点构成了大学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规划,而且还作为终点,体现在人们对自身活动的反思。可以说没有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大学理念指引的大学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社会意义,对大学理念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的学术背景,大学理念概念的分析和推出,课题的现实意义及研究方法。概念的分析和推出是通过分析中西方大学的起源、阐述“理念”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分别分析了中外古代大学起源,试图找出大学的本性,而后又对理念这一概念以哲学角度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从中国古代语言中找到了与之相近的词,厘定了“大学理念”。第二章是是大学理念的嬗变,分两部分。第一,通过对西方中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大学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