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dvanced中继新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继技术是LTE-A系统的一项重要候补关键技术。LTE-A系统相比LTE系统对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支持该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IMT-A为LTE-A分配了一些新的带宽,且分配的带宽很大一部分集中在3.4GHZ以上的较高频段。高频段相比于低频段承受更高的路径损耗和穿透损耗,因此不能很好的解决覆盖问题。中继技术通过部署中继节点(RN),能够很好的解决盲区和阴影死角等覆盖问题。本文首先对高铁下LTE-A系统的现有切换机制和连接重建机制进行了仿真评估,并对使用中继技术带来的优势进行了仿真评估。通过仿真分析表明LTE-A系统的现有切换机制和连接重建机制在高速移动场景下不能很好的保证用户体验,引入移动中继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高速移动环境下,处于车厢内的用户遭受严重的车体穿透损耗。为了克服车体穿透损耗,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在高速火车或高速汽车的顶部引入Backhaul UE(回传链路用户设备)作为Mobile Relay的RN(RelayNode,中继节点)设备,具体采用LTE TYPE I Relay技术方案。LTE TYPE I Relay技术方案的缺点是:只支持一个Backhaul UE和一个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之间的链路作为回传链路,回传链路容量受限;一旦Backhaul UE切换失败,将严重影响被服务用户的体验。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无线链路应用层汇聚中继传输方案,该方案支持多链路传输,保证了回传链路IP分组的传输效率并有效的解决丢包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已有的CAN Relay关键技术从控制平面进行了研究、设计和仿真评估。仿真表明采用CAN Relay可以减小RRC连接建立的时延,且当系统资源不足时,这一改善更加明显;CAN Relay可以用来改善系统的覆盖性能,但在LTE信号较强、中继节点服务的被服务用户较多时,提升系统容量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物理与虚拟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人类对于自身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准确性与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身份识别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
低成本飞行器姿态确定技术一直是国内外飞行器导航领域上研究热点,而电磁矢量传感器具有优越的信息获取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电磁矢量传感器为飞行器提供实时的姿态信息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视频场景自然和真实再现的需求已经逐渐成为可能。具有对观看环境适应性强以及逼真视觉效果的多视点立体
自多载波调制技术出现以来,实现多载波信号的自动识别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小波包调制是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新型多载波调制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干扰和码间干扰能力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在稳步建设和发展中。卫星信号质量监测是卫星导航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三维重建技术一直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它的目标是利用多幅图像重建三维场景。高仿真的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视觉损伤甚至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表明,定期对眼底进行检查,尽早发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视频图像压缩技术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AVS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标准是我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安全变得日趋重要。为了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立足于基于单目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主
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共存,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间的差异以及这些技术在性能上的互补性使得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必然趋势。在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环境下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