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实行、生活经济压力的增大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出生率及死亡率在逐渐下降,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逐渐提高。在2000年,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增长至7%,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虽然较晚,但在计划生育政策及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影响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快等特点。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可能会导致社会养老保障支付压力的加剧和有效劳动供给的不足等问题。这些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在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中显现出来。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以及增长速度较快的特点,我国可能会面临更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当前,在学术界和政界,延迟退休政策被普遍视为应对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的有利措施,但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可知,延迟退休政策的效果并不清晰。在延迟退休政策或计划的制定中需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影响退休行为或年龄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国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来说非常重要。根据现有研究可知,个人的退休行为一方面会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个人主观闲暇偏好的影响。而教育水平与个人的经济条件和闲暇偏好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教育水平是否会对我国中老年人的退休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呢?为探讨是否能够通过教育解决或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本文将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在利用断点回归控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Probit参数模型分析教育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对我国的中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与退休制度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最优控制理论构建教育水平与退休的未定生命周期模型,研究教育水平对退休的影响机制;然后根据构建的生命周期模型,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教育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未达到领取社会养老保障年龄资格的中老年人,退休行为主要受到健康状况的影响,教育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达到领取社会养老保障年龄资格的中老年人,教育水平会显著提高该部分中老年人的退休概率;除此之外,教育水平对男性与女性退休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创新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根据最优控制理论,在引入生命周期不确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水平与退休的生命周期模型,从理论层面论证了教育水平对退休的可能影响;二、关于教育水平对退休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微观数据定量分析了教育水平对中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对现有文献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三、在实证研究教育水平对退休的影响时,控制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退休的不连续影响,有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