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行业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明显加剧,离岸金融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行业不断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金融恐慌中暴露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诸多问题,特别针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可能导致的美元贬值风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金融业的重视。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浪潮中,这种举措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开展金融改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考虑中国外汇储备过程中对汇率波动风险的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陆续推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它的总体方案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寻求制度改革等。最早中国离岸金融业务开展在1989年,仅在小范围实施,一直处于制度框架的边界,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也将反过来促进我国金融业特别是新型金融业务的发展。总之,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内加快金融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诸多贸易壁垒的重要举措之一,更是21世纪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两项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对离岸金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两方面理论都有所研究,研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包括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义、发展过程、发展路径、风险及监管等方面;二是货币国际化的定义、特点、发展条件和流通方式;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原因、机制、风险控制等。对具体的国际货币化的案例分析,主要集中在发生、发展和现状的研究。学者们对在离岸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上分析不够深入和缺乏明确的建议,对发展程度较高的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离岸金融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做出详细分析,对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也缺乏考察和比较。研究离岸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既弥补了离岸金融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研究的不足,也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以及中国内地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依据区位经济学理论,剖析了离岸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几个典型国家的货币国际化作对比分析,研究其离岸金融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总结模式。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期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与现状,试探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离岸金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具备的条件,指出其发展动力,结合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的成熟经验,为发展离岸金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