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小说创作中的表现主义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是一个风格多变的作家,在川端康成、卡夫卡和其他作家的影响下,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观真实观,与此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从最初的练笔到八十年代先锋小说再到九十年代以后的创作过程,正是他从现实主义到表现主义再到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融合的动态化嬗递过程。表现主义元素一直贯穿其创作的始终,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表现主义特色,体现出一个作家在变中有不变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余华创作历程的纵向梳理,可以看出余华对表现主义的接受有一个由浅入深、由隐入显、由主动拿来到逐渐内化的过程。本文还从横向比较余华和表现主义作家的创作,分析他们在表现主观精神方面的异同。善于借鉴的余华在小说中创造性地融入了音乐和绘画的元素,适当运用审美变形机制,从而使小说具有一种特殊的美学韵味。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社会文化批评以及精神分析学说对余华的小说进行多侧面的挖掘。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外来影响的角度,考察川端康成等作家对余华的影响,梳理出这些作家共同具有的内在主观情感表达的创作风格,正是这些具有表现主义特征作家的成功创作,影响并促使余华内在真实观的形成。第二章从纵向对比分析中探究余华前后期小说创作中的表现主义倾向。前期小说是余华对表现主义的积极探索,主要采用共时化展示、抽象化、戏拟与反讽等表现主义手法,表现内心狂热的激情。在后期小说创作中,表现主义元素已经成为余华创作中潜在的内化风格,余华用主题先行的方式塑造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小说呈现出寓言化、狂欢化的特点。第三章在东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比较余华和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他们都把人类放到一个极端的环境中审视真实的人性,描绘内心真实的体验,都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小说充满了自传色彩,然而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在表现人类面临困境时的复杂心态时同中有异。第四章主要从美学角度研究余华在表达主观内在真实情感时,借鉴了音乐、绘画的表现手法,探讨作品中的丑与怪诞,阐释余华小说独特的表现主义美学价值。
其他文献
在北宋文学史研究中,有不少作家及其家族迄今仍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钱塘强氏即其一也。钱塘强氏初祖强至以进士起家,但一生“四历州县,三任部属”,长期困于选调,颇为坎坷。晚年得遇
唐宋诗风的转变问题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虽然诗至中唐而“气骨顿衰”,但一般认为,中唐诗歌风尚的转变是宋型诗歌形成的发轫时期,而贞元时期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在中唐诗
采用流动沸腾传热试验平台,研究了2 m长铁基烧结型内表面多孔管竖直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利用流动沸腾传热学基本原理及公式计算了传热过程中的热通量、沸腾传热系数及相关
清咸丰时期鄂伦春有五“路”之分,即库玛尔路、毕拉尔路、托河路、阿里路及多布库尔路。库玛尔路鄂伦春专指在库玛尔河游猎的鄂伦春,其先后归布特哈总管衙门、兴安城总管衙门
固-液相变潜热蓄热技术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工业废热回收方式,通过管壳式换热器可利用相变材料(PCM)吸收工业废热加以储存再用于加热水,从而实现了工业废热的回收利用。对填充高
刘师培在《搜集文章志材料的方法》中提出,编写文学史,可仿照西晋挚虞:“虞之所作,一曰文章志,一曰文章流别。志者,以人为纲也;流别者,以文体为纲者也。”所以,《中国中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