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对翻译主体与译者主体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翻译界的关注。翻译研究中的主体间性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和语言间沟通、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翻译赞助者等均为翻译主体,都应参与到翻译活动中来,在平等互动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简言之,翻译的主体间性即研究翻译的各个主体在翻译活动中由于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内在关系。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最有天赋才能的双语作家之一,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但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张爱玲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文学领域,而对其在翻译领域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对其自译作品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而事实上,相较于其他译者,自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最为全面,自译者对作品文本的处理能够更好地体现翻译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自译作品的进一步研究极具意义,它有助于翻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文试图以翻译的主体间性理论为视角,以张爱玲中篇小说《金锁记》的自译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案例,探讨译者与原作者,目标语读者和翻译赞助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本文旨在证明主体间性能为翻译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翻译过程中各个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译者积极发挥其主动性,以确保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