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自2004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实施十余年,对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和农机工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省份相同品目、相同档次的农业机械补贴相同的金额,补贴额与机械实际销售价格无关。但农业农村部只规定了各类机具的补贴上限,具体的补贴额度由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自行确定,进而导致同一产品的补贴额度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此,本文以农机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农机企业为着眼点,以拖拉机产品为例,考察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产品价格的影响,并考察省际定额差异是否促使了我国农机企业价格歧视。本研究主要基于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定价理论等相关观点,深入探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否影响了农机企业定价行为。在理论分析其内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实证计量模型,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中的微观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及差异程度与农机价格及省际差异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对农机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补贴每提高1%,农机价格会增加0.94%。在消除反向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发现补贴额度显著正向影响实际交易价格的规律仍然成立,即:无量纲农机购置补贴额度越大,无量纲农机价格也越高,无量纲农机购置补贴定额差异每增加1%,无量纲农机价格差异增加0.35%。
因此,建议同样的农机产品补贴定额各省应当趋于一致,允许农民跨省购机,这样才能削弱企业采取价格歧视行为的条件;同时合理确定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突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的主旨,将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需求量小的机具品目剔除出补贴范围,增强市场活力,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加大违规惩罚机制,根本上杜绝农机生产厂家的寻租问题,最后鼓励农机企业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基于此,本文以农机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农机企业为着眼点,以拖拉机产品为例,考察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产品价格的影响,并考察省际定额差异是否促使了我国农机企业价格歧视。本研究主要基于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定价理论等相关观点,深入探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否影响了农机企业定价行为。在理论分析其内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实证计量模型,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中的微观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及差异程度与农机价格及省际差异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对农机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补贴每提高1%,农机价格会增加0.94%。在消除反向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发现补贴额度显著正向影响实际交易价格的规律仍然成立,即:无量纲农机购置补贴额度越大,无量纲农机价格也越高,无量纲农机购置补贴定额差异每增加1%,无量纲农机价格差异增加0.35%。
因此,建议同样的农机产品补贴定额各省应当趋于一致,允许农民跨省购机,这样才能削弱企业采取价格歧视行为的条件;同时合理确定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突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的主旨,将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需求量小的机具品目剔除出补贴范围,增强市场活力,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加大违规惩罚机制,根本上杜绝农机生产厂家的寻租问题,最后鼓励农机企业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