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尼可地尔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MVO2I)、ST段及血清高敏型肌钙蛋白I(hs-c Tn I)的影响,以探讨尼可地尔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冠心病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6例,术前合并冠心病,年龄55~70岁,心功能I/II级,ASA II/III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尼可地尔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MVO2I)、ST段及血清高敏型肌钙蛋白I(hs-c Tn I)的影响,以探讨尼可地尔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冠心病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6例,术前合并冠心病,年龄55~70岁,心功能I/II级,ASA II/III级,平均动脉压80~115mm Hg,术前肝肾功能正常。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33):对照组(C组)和尼可地尔组(N组)。尼可地尔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0.08mg·kg-1尼可地尔负荷量静脉泵注,10min内泵注完毕后,并以0.08mg·kg-1·h-1的剂量持续泵注至麻醉结束;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并以0.08mg·kg-1·h-1的剂量持续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至麻醉结束。观察两组入室(t1)、插管后3min(t2)、切皮时(t3)、椎板切除时(t4)、突出椎间盘摘除时(t5)、拔管后5min(t6)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耗氧指数(MVO2I)的水平变化;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突出椎间盘摘除时(T3)心电示波Ⅱ导联ST段压低幅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1)、拔管后5 min(T4)及术后24小时(T5)12导联中ST段压低大于0.5m V的导联总数(NST)和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值(∑ST);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24小时(T5)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hs-c Tn I水平;并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悸、胸痛、胸闷、心绞痛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64例,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各32例。与T1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T5)血清hs-c Tn I水平均升高(P<0.05),但尼可地尔组术后24小时(T5)血清hs-c Tn 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6各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麻醉期间(t2-5)MVO2I均下降,麻醉期间t2-5时间点尼可地尔组MVO2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于切皮时(T2)、突出椎间盘摘除时(T3)Ⅱ导联ST段压低幅度及拔管后5 min(T4)NST及∑ST均高于其麻醉诱导前(T1)(P<0.05),但尼可地尔组于切皮时(T2)、突出椎间盘摘除时(T3)Ⅱ导联ST段压低幅度及拔管后5 min(T4)NST及∑ST均低于对照组;麻醉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及术后24小时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尼可地尔0.08mg·kg-1负荷量后,以0.08mg·kg-1·h-1的剂量持续静脉泵注至麻醉结束,对全麻下行腰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尼可地尔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及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合并滑车发育不良患者的髋关节形态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复发性髌骨脱位及滑车发育不良患者148例及对照组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参与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数据来自X线或CT测量。测量中心边缘角(CEA)、髋臼指数角、股骨颈干角、sharp角及髋臼深度、股骨前倾角(FAA)、髋臼前断面角、髋臼后断面角、滑车沟角9个值用来评估对照组与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滑车沟角与FAA、CEA
目的:探讨MRI平均信号强度值(M)的变化在评价半月修复术后半月板愈合状态中的作用。方法:1.正常组选10名健康志愿者(无膝关节疼痛、外伤、疾病、退变等),年龄15-40岁,男5人,女5人,行双膝关节1.5T MRI(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检查,共获得40个半月板影像(内外侧半月板各20个)。在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上分别测量内外侧半月板体部和后角所对应的MRI信号值。2.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患有后踝骨折的患者共计72例,根据手术入路随机分为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与后外侧入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及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标准评价其治疗效
目的:对比微创钢板(minimal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与微创髓内钉(minimal invasive nailing osteosynthesis,MIN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使用MIPO技术或者MINO技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依据其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0例,其中MIPO组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临床上治疗脊柱疾病的标准内固定方法,可治疗退行性脊柱疾病、创伤性骨折、肿瘤和脊柱畸形等疾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坚固的支撑,还可以提拉复位,为椎间植骨、融合创造环境,“螺钉-骨质”连接界面的坚固强度是其发挥稳定的决定因素。老年患者骨质多为疏松状态,由于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小梁吸收、骨皮质变薄等特点,造成“螺钉-骨质”界面结合强度下降,螺钉极易发生松动、拔出,使内固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DS)行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后疗效及发生邻椎病(ASD)可能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脊柱科共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并行短节段减压融合术的患者37例。比较术前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出现邻椎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和颈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LMSF)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矢状位参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治疗腰椎双节段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63例分别行腰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UPSF)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PSF)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UPSF组有31例,其融合方式中有16例行椎间融合,8例行后外侧融合,7例行椎间融合合并后外侧融合;BPSF组有32例融合方式均为椎间融合。采用VAS疼痛评分和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在出院后扩展抗凝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被纳入研究的人数为355例,包括男107例,女248例;年龄为79.0(12.0)岁(65~102岁),股骨颈骨折179例(50.4%),股骨粗隆间骨折159例(44.8%),股骨粗隆下骨折17例(4.8%)。所有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