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现状,探讨决策树在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首次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的病例资料,梳理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就诊时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单独或联合血清AFP和彩超两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预测价值,通过SPSS 21.0软件建立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率,两种方法均通过AUC评价。结果:1、共有3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Ⅰ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分别占5.4%、17.5%、14.8%、11.6%、34.4%和16.4%。结节最大直径≤3cm、≤5cm、≤10cm和>10cm患者,发生大血管侵犯的比例分别为26.3%、28.2%、29.7%和29.2%,无统计学差异;发生肝外转移的比例分别为34.2%、40.4%、44.0%和36.1%,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症状无特异性,87.4%有明确HBV感染,但隐匿性乙肝比例高,抗病毒治疗比例低,且获得病毒学应答率更低。2、在原发性肝癌和慢性肝病等高危人群中,上腹部彩超和血清AFP两项检查同时完善比例较低。血清AFP作为对原发性肝癌预测指标,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0%,92.3%,53.3%。与血清AFP相比,彩超的预测价值均更高。而将上腹部彩超和血清AFP两者联合筛查时,如果并联阳性作为预测阳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2%,49.7%;如果串联阳性方为预测阳性,则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4%,92.0%。3、在肝硬化患者中,通过决策树模型预测原发性肝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1%,85.6%,95.4%;在慢性肝炎患者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6.5%,86.5%,98.4%;在肝硬化患者中,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AUC分别为0.975,0.956;慢性肝炎患者分别为0.987,0.977。结论:1、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低,可能的影响因素有:病灶容易转移、不典型病例增加、患者规范诊治率低、筛查方案不完善。2、决策树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