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理论视角与方法框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土地利用行为特别是对生态用地的利用管理是影响自然生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当前,由于生态用地保护不足正在导致一个普遍、快速的自然生态退化的过程,问题集中表现在各类建设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耕地占补平衡造成生态用地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农地综合整治对生态用地的不合理改造、现有生态用地管理体系难以满足国土生态保护的要求以及生态用地保护的城乡失衡等方面,问题的直接原因表现在生态用地保护管理的制度供给匮乏,特别是缺乏具体的生态用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的制度安排;其深层原因则在于在生态用地保护管理中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难以适应复杂生态问题解决的要求。如何提出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有效视角并建立其实现的方法途径,发展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所在。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国际比较,本文提出以生态系统多样性作为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核心视角,并系统探讨了其理论内涵和实现的方法框架,最后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从自然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发现维系生态系统多样性已经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的关键,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决策的结合则成为其实现的有效路径;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中存在普遍的生态退化问题,也广泛探索了生态用地的管理理念和空间规划,但在研究视角上大多仍基于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相关土地利用管理的制度建设也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的探讨,本文认为应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下,以生态系统的规律性引导生态用地的规划管理,建立体现多元利益的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国际比较,总结了美国、德国、荷兰、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经验,并从起步阶段、体系建立阶段、体系初步完善阶段和体系深化阶段四个时期对我国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的发展及特征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我国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客观上也促进了生态用地保护的发展。但今后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用地规划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善,将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范围向广泛性和一般化发展,加强土地管理立法和行政中的生态用地规划管理内容,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城乡土地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管理上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此外应及时响应生态用地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国际进展,并加强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中自然保护和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比较,本文提出以生态系统多样性作为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核心视角。在对其概念、特征和功能探讨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作用价值总结为四个方面:是基因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在“黑箱状态”下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多样性;有利于与土地利用管理决策在空间尺度上的匹配;有利于人类多样化需求的协调和满足。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其作为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内涵;从经济学角度,应用传统的价格机制和产权机制通过外部性内部化对生态用地保护问题的解决存在着明显的生态局限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视角下的生态用地规划管理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范式,在经济属性上整体表现为规划公共品,其内部产品则具有混合产品的特征。在经济功能上,它是为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提供的“保险”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低安全标准,同时具有优化土地利用中外部性的供给、节约交易成本、培育生态保护的意式形态等功能。基于其经济学内涵,在理论上的实现路径包括明确和强化政府对生态用地规划及用途管制的公共职能、建立生态用地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和选择机制以及配套相关的经济补偿政策。根据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一视角的理论内涵,在总结已有实践和研究启示的基础上,基于区域生态用地空间规划和实施管理的客观要求,本文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综合性方法框架。在方法论意义上,这一框架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解决传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问题分解型和单一目标导向型的规划管理方法论的局限。在这一方法框架中,“自上而下”的方法过程基于整体性、连续性、自然性和代表性等原则,重点在于规划区域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案;“自下而上”的方法过程则主要通过野外和公众调查,完善规划方案、提出生态用地的规划管制规则并为规划实施提供政策参考,两个方法过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以满足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多层次需求。本文就方法过程的步骤和内容构建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应用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理论视角及其规划管理的方法框架,本文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表明这一规划方案理论上能够涵盖与当地自然特征相适合的主要的生态过程,提取区域最重要的生态用地单元并形成具有良好连通性的整体格局;在管理上也能够与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相融合并得到公众较大程度的认可。在野外和公众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用地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用途管制规则。对与现行土地利用冲突的协调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形成具有优先性和约束性的生态用地规划空间方案本身,以及更广泛的生态型用地理念。通过公众调查,本文发现,区域土地生态质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下降和自然生态的退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人们对生态的认知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方面,对水平方向用地结构变化的生态影响缺乏认识;尽管在人们的景观偏好和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表征指标的认识上看不出很明显的差异,但反映在生态用地利用管理的倾向上,则明显表现出经济利益主导的特征,这也反映了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迫切性。从管理的角度,加强国土部门的生态用地管理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加强生态用地规划编制、加强各类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影响审查等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最后,本文提出了 7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深化完善现有的生态用地保护的法律框架体系,特别是加强土地管理立法中生态用地保护的相关规定;第二,加强区域生态用地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工作,构建区域整体性的生态用地保护网络,制订明确的规划管制规则,并加强制度的保障;第三,完善区域生态用地保护管理的多部门行政协作机制,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角度,强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水平生态过程的保护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第四,加强区域生态用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既尊重公众的生态偏好,也要加强引导,并在规划中强化公众自然体验的设计;第五,加强区域生态用地保护与国际先进经验的接轨;第六,加强生态用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有效参与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水平;第七,建立区域生态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更新工作机制。
其他文献
在草鱼精养池塘开展“鱼-菜”共生技术对比试验,试验池塘利用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结果显示:试验池塘亩均产量高于对比池塘50kg,产值、利润分别大幅提高;试验池塘水质明显好于对
气象数据具有时变、多源、多维度、数据量大和多尺度等特征,常规的气象数据可视化方法难以满足气象预报与气象研究中的需求.描述了一个新的全球尺度三维大气数据可视化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技术的更迭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减小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开发和筛选过程中的盲目性,使新的技术能尽快形成标准化并投入应用实践,相应的测试
钟祥市绿水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6户,养虾面积1.6万亩,网络全市10余乡镇小龙虾养殖大户245户,辐射养殖面积15万多亩。2008年社内盈利总额748万元,股金分红75万元,盈余返
【正】邛崃县是四川省委亲自抓的三个农村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1979年以来,这个县在省、地委的领导下,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
本文通过对32名中小型企业创始人的深度访谈,运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方法,发展性地总结提炼出变革型领导中的价值追求、领袖魅力、团队激励和个性与品格的四因素结构,并进
草鱼鱼苗在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较其他鱼类低,在许多地区只有30%左右甚至更低。原因是:草鱼鱼苗刚刚孵化出来,生命力非常脆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另一方面,鱼苗下塘后的天然饵料调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瘤又称经皮内支架主动脉瘤腔内隔离术^[1]。是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问世,90年代中晚期血管外科在放射科密切配合下的一种微刨技术,使许多不能耐受
Prediction filter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random noise attenuation methods in the industry;however,it has two drawbacks.First,it assumes that the se
【正】1981年11月2日至7日国家标准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会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