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的实验观察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ongy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血红素加氧酶体系(HO)存在于两个不同亚型,一种是诱导形式(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一本构形式(血红素氧化酶-2[HO-2])。HO-1是一个32kDa的蛋白,在哺乳动物组织中由各种各样的刺激后表达升高,这些刺激包括血红素,重金属,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一氧化氮(NO),过氧化亚硝酸盐,血脂改变,低氧,高氧,细胞因子等。HO-1是催化降解血红素的限速酶,可以将血红素降解为铁,胆绿素和一氧化碳(CO),HO-1及其产物参与了多种生物学效应,在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抑制细胞凋亡,促细胞增殖,促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HO-1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生理或病理血管的生成,以及肿瘤的生长等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HO-1可以使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升高,进一步促使增值和血管的形成,肝脏的再生过程包括肝细胞的增殖以及伴随的血管生成,这也使HO-1能够促进肝脏损的伤修复成为可能,但国内外关于HO-1与肝脏再生方面的报道并不多。本文旨在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大鼠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肝大部切除模型,分别予以血红素加氧酶1的诱导剂、阻滞剂、及生理盐水对照进行干预,即随机分3组:血晶素(Hemin)组、锌原卟啉(Znpp)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每组24只,分别在术后1天、2天、3天和7天测定肝重/体重,肝功能,血清TNF-α,肝脏组织中血晶素加氧酶1(HO-1)、VEGF含量、肝细胞核增殖蛋白抗原(PCNA)表达指数。   结果:   肝重/体重第2天时Hemin组<Znpp组,Hemin组术后第7天在三组中最高(P<0,01),第3天开始Hemin组肝细胞PCNA表达指数较NS组和Znpp组升高(P<0.05),第7天肝细胞PCNA表达指数较对照组和Znpp组显著升高(P<0.01)。Hemin素组术后肝脏组织中HO-1表达升高,差别在前3天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Hemin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从第2天开始较对照组增高,Znpp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弱,Hemin组>NS对照组(P<0.05),第3天Hemin组>Znpp组(P<0.01),第7天时Hemin组>NS组>Znpp组(P<0.01)。血清TNF-α的含量在Hemin组相比对照组降低,而Znpp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别在前三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无统计学意义。肝脏功能则在七天内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HO-1可以促进其他组织修复及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类似,HO-1促进大鼠70%肝脏切除后再生的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升高有关。   2.HO-1在大鼠肝大部切除模型中表现出抗炎的作用。   3.HO-1促进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主要在中后期,初期并不明显,这可能与HO-1对炎症因子过度释放的抑制有关。   4.HO-1在大鼠肝大部切除模型中对肝脏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这可能主要是在大鼠肝脏切除过程中并未涉及到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持续性损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近5年发展情况,为提高该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该刊2008—2012年的文献题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
[目的]   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城市3~6岁儿童(或简称幼儿)的心理弹性简易筛查量表,以及早发现幼儿的心理弹性不良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心理弹性发展。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