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从而导致呼吸间断性停顿的一组征候群。准确地找出上气道阻塞的部位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分为三部分,通过对OSAS患者及正常人上气道的影像学评估以及不同手术方法对OSAS患者上气道影响的观察,探讨OSAS患者上气道变化的相关因素及手术对上气道的影响。 一、体位对上气道的影响 1.正常人不同体位下口咽、鼻咽部变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仰卧位时口咽、鼻咽腔组织阻塞部位及阻塞程度的改变。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提供有关依据。方法:青年男性15人,每人分别拍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比较二者口咽、鼻咽腔组织变化情况。结果:仰卧位时软腭位置、舌骨位置明显向咽后壁方向移位,最小矢状咽径显著减小。结论:拍摄仰卧位X线头颅侧位片对于OSAS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术后疗效判定可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像学评估及手术选择4 2.不同体位投照法对上气道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投照法上气道空间的改变,为阻塞性睡 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①)的治疗提供有关依据。方法:青 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拍摄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仰卧位头 颅侧位片,比较二者上气道变化情况。结果:仰卧位时下颌 骨、舌骨明显向咽后壁方向移位,最小矢状咽径显著减小。 结论:仰卧位X线头颅侧位片对于OSAS的诊断、术前评估 及术后疗效判定可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3.不同体位下舌骨位置与下咽气道大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体位下舌骨位置与下咽气道的相关性 研究,了解h者关系,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①) 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青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 拍摄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将舌骨位置 与最小矢状咽径大小做相关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最小矢 状咽径大小与舌骨至咽后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舌骨至 蝶鞍点距离呈负相关;两种体位下最小矢状咽径有显著差 异。结论:舌骨的位置可做为判定下咽气道大小的重要指标; 体位变化亦对下咽气道产生影响。 4.不同体位下软胯位置与胯后气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体位下软腮及胯后气道的相关性研 阻塞型睡民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像学评估及手术选择5 究,了解H者关系,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①) 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青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拍 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将软胯大小及位 置与瞪后气道大小做相关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腾后气道 大小与软腾长度及悬雍垂顶点到颅底距离均呈显著负相关, 两种体位下胯后气道有显著差异。结论:软胯的大小及位置 可做为判定胖后气道大小的重要指标,体位变化亦对胯后气 道产生影响。 =、OSAS患者的影像学评估 1.OSAS患者与正常人头影测量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头影测量侧位片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w(obstructlve sleeP aPnea svndro。e,OSAS)评估的意 义。方法:对10例确诊为OSAS的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 分别拍摄常规坐位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并 进行头颅测量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OSAS患者与对照组 比较,软胯肥厚,胯后气道矢径及舌后气道矢径小,舌骨呈 低位,颅底角较小,而下颌平面角大。结论:OSAS患者腾 后气道、舌后气道及下咽气道均趋于狭小,两种体位下上气 道的改变趋于一致。 2.OSAS患者不同体位下上气道变化的对比研究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像学评估及手术选择6 目的: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hbstruct ive sleep apnea syndro。e,OSAS)患者不同体位下上气道的变 化做了比较,初步探讨了仰卧位时上气道软组织及骨组织位 置及结构的变化,为OSAS的诊治提供有关依据。方法:对 10例经 PSG确诊的 OSAS患者分别拍摄常规坐位头影测量侧 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测量两种体位下膀后气道前后 径、软瞪下垂角度、最小矢状咽径、下颌平面角及舌骨至咽 后壁水平距离等。结果:两种体位比较,仰卧位时最小矢状 咽径、悬雍垂顶点至咽后壁的水平距离及软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