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臂中、膏肓穴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臂中穴、膏肓穴治疗前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催乳素PRL、孕激素P的水平,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阐述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依据并筛选出更佳穴位,规范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选穴。   方法:将40只体重180~220g的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针刺对照组(C组)、针刺治疗组(D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目前较为公认的乳腺增生造模方法,注射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注射液造模,25天造模成功后,针刺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进行预设的针灸治疗,而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只抓取并常规消毒针刺穴位而不针刺,治疗21天后,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PRL、P两项激素水平。并取第二对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表现,并测定每组乳腺组织切片的腺泡数和乳腺导管直径。   结果:1.乳腺组织病理学结果:空白组对照组( A 组)乳腺小叶未见增生,腺泡数量稀少;模型对照组(B 组)乳腺小叶显著增生,腺泡数量增多,充满分泌物;针刺对照组(C 组)乳腺小叶增生,腺泡数量增多,充满分泌物,与 B 组改变基本相同;针刺治疗组(D 组)乳腺小叶轻度增生,腺泡数量略有增多,可见分泌物。针刺治疗组乳腺导管和腺泡形态接近正常组,乳腺小叶轻微增生。与模型组比较,腺泡数量明显减少,导管扩张明显减轻,腔内有少量分泌物及脱落细胞,腺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态,排列较紧密,细胞大小变化不明显。2.四组大鼠在实验结束时测量乳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模型对照组增长最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P>0.05 ),模型对照组则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针刺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乳头高度均降低(P<0.05)。3.治疗结束后测各组大鼠血清催乳素、孕激素水平。大鼠血清 PR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血清P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针刺臂中、膏肓穴能显著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乳头高度;2.针刺臂中、膏肓穴能调节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催乳素、孕激素的水平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乳腺组织增生;3.针刺可改善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腺结构,减轻乳腺导管管腔、腺泡腔的扩张程度;4.针刺臂中、膏肓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优于针刺膻中、三阴交。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