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举措。产业融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已对经济与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由于数据的难获得性,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尚停留在对其内涵、分类、动因、效应的理论分析上,缺乏针对特定产业考察产业融合发展内在机制的实证研究。因此,从产业融合角度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产业融合如何引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扩张及绩效提升?基于此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合拓展机制。这一研究对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全文共八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为理论基础,系统梳理了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廓清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第三章阐述选择生物芯片产业为例的原因,分析生物芯片产业技术及产业发展历程,说明数据来源及数据库构建,为后续研究奠定实践基础;第四、五章、六章运用生物芯片产业的专利数据、兼并收购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依次实证分析了生物芯片产业缘起、规模扩张和市场绩效提升,揭示了技术融合、产业重组和竞争协同对生物芯片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机制;第七章运用实证分析的成果,从理论上总结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过程机制和协同机制。第八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1)运用大样本数据和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微观机制。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渗透与交叉,产生技术融合,进一步出现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形成生物芯片产业;生物芯片产业的出现,导致信息产业与生物产业的产业链分解和重构,使得生物芯片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结构转换和规模迅速扩张;生物芯片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原本独立没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间形成新型竞争协同关系,从而加速了系统中要素的流动,提高了生物芯片产业绩效。(2)提出了基于产业分类与技术分类对应(IPC-ISI)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度测算新方法,即多样性指数测量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测算了生物芯片产业融合度。相比已有的测度方法(如:专利系数法、投入产出法、专利引证分析)更加科学客观,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度的测量。1998至2008年生物芯片产业融合度不断深化,融合的多样性与均匀性增加;2009至2013年生物芯片产业融合度增长平稳,融合创新轨道日趋稳定;美国、瑞典的生物芯片产业融合宽度和均匀度都较好,中国生物芯片产业融合度尚与技术领先国存在一定差距。(3)从融合的视角揭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过程机制和协同机制。产业融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在技术融合、产业重组、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的驱动下,经历科学知识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的过程;随着产业融合程度的加深,跨产业企业间竞争协同关系建立,产业绩效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