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治疗UC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红芪是补益类中药,为甘肃道地药材之一,具有补气升阳、敛疮生肌等功效,其主要含有多糖、皂苷、黄酮等活性成分。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结肠溃疡引起的炎症反应与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表明,红芪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因此本课题研究从红芪不同提取部位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出发,探讨红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物质基础,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以期为红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水系统溶剂提取法提取红芪,得红芪不同提取部位。另取红芪水煎煮,得红芪全药水提取物。2.分别采用苯酚-浓硫酸、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分别以D(+)-无水葡萄糖、黄芪甲苷、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红芪及其不同提取部位中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3.以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通过药物干预,观察小鼠粪便性状,评价结肠宏观病变,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并测定结肠含水量及血清TNF-α、IL-6、IL-10的水平,考察红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物质基础。4.采用传统水提醇沉法得到红芪总多糖,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脱色,Sevage法脱蛋白,得脱蛋白红芪多糖。5.采用Sephadex G-100柱色谱法对脱蛋白红芪多糖进行分离,以流速为0.50.8mL·min-1蒸馏水洗脱,每3 mL收集洗脱液,苯酚-浓硫酸法跟踪检测,绘制洗脱曲线。合并主峰流出液,醇沉脱色,干燥得红芪多糖HG-3。6.采用茚三酮反应、碘-碘化钾反应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别红芪多糖HG-3的纯度;中红外光谱、薄层色谱、GC-MS分析红芪多糖HG-3的组成;采用水相GPC测定红芪多糖HG-3分子量;苯酚-浓硫酸法测定红芪多糖HG-3的含量。结果:1.通过系统溶剂提取法提取红芪,依次得到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水系统溶剂提取法提取部位,提取率分别为0.34%、0.25%、0.33%、34.20%、11.50%。另取红芪水煎煮,得红芪全药水提取物,提取率为41.73%。2.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芪及其不同提取部位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红芪、红芪系统溶剂提取法水提取部位、红芪全药水提取物中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0.26%、79.76%、82.50%;红芪及其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水系统溶剂提取法提取部位、红芪全药水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4.164%、0.161%、0.124%、0.177%、2.174%、0.454%、2.560%;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389%、0.030%、0.032%、0.031%、0.345%、0.035%、0.474%。3.药理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红芪及其系统溶剂提取法提取部位(除石油醚提取部位),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P<0.01),同时降低CMDI评分、结肠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综合评分(P<0.05,P<0.01),升高小鼠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及IL-6水平(P<0.01)。以上实验结果揭示红芪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4.水提醇沉得到的红芪总多糖呈灰白色粉末,得率为4.68%;脱蛋白后的红芪多糖呈类白色,脱蛋白率为43.5%。5.经Sephadex G-100柱色谱法分离得到的红芪多糖HG-3呈白色粉末,质地松散,得率为22.56%。6.茚三酮反应、碘-碘化钾反应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红芪多糖HG-3为纯度较高的多糖;中红外光谱结果显示,HG-3满足多糖的一般特征,可能为β-吡喃型多糖;薄层色谱、GC-MS结果显示,HG-3是由葡萄糖一种组分组成的多糖;水相GPC测定HG-3的分子量,结果Mn:4.25E+03、Mw:2.89E+04、Mz:3.44E+05、Mw/Mn:6.79;苯酚-浓硫酸法测得HG-3的含量为96.79%。结论:本实验对红芪及其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总多糖、总皂苷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红芪全药水提取物中总多糖含量高于红芪系统溶剂提取法水提取部位中总多糖含量;相较于各提取部位,总皂苷及总黄酮含量均在红芪全药水提取物中最高;分别将红芪系统溶剂提取法各提取部位中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代数加和,发现其分别高于红芪全药水提取物中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说明相较单一的溶剂提取,系统溶剂提取法能更全面的提取红芪化学成分,并使其因极性不同而分布于不同的提取部位中。药理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红芪全药水提取物及乙醇、水系统溶剂提取法提取部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降低TNF-α及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为其作用机制之一,同时也揭示了其物质基础可能主要为红芪多糖,而红芪总皂苷及总黄酮也有一定的作用。对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得到的红芪多糖HG-3进行分析,显示其满足多糖的一般红外特征,且是由葡萄糖一种组分组成的多糖。本研究可为红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开发利用价值,为红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化石能源日益削减,核能因其清洁、高效等特点而得到青睐。核能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铀矿开采利用的迅速增长,但同时产生大量低浓度含铀废水。纳米零价铁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能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每年照明用电的总消耗约占全部电能消耗的12%-15%,其中传统照明光源的低效率则是电能消耗量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第四代先进光源,因其体积小,亮度高,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正逐步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等传统光源,成为白光照明领域的主角。氮化
空化现象自1893年首次被人们发现,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空泡溃灭时产生的高强度微射流会严重损伤金属表面,对水力机械的强度和使用寿命都是很大的冲击。百年来人们经历了数次大型水利枢纽因空化而造成的损坏事故,损失难以计量,因此对于空化产生机理和改善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轴流泵具有低扬程、大流量的特点,工作环境复杂,易发生空化,而针对轴流泵空化控制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轴流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
目的:从细胞凋亡与自噬的角度,通过细胞学实验验证当归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本实验以高分化的PC12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缺糖-复糖”结合“缺氧-复氧”的方法,在体外模拟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MTT法检测当归挥发油对损伤后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测定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评价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当归挥发油对损伤后P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自2001年荷兰科学家首次从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中分离发现至今已有19年,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婴幼儿和免疫功能障碍的儿童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尽管hMPV已经被发现多年,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方面,我们对于其感染机制了解还甚少,也没有合适的疫苗和药物可以预防或者控制hMPV感染后在体内的复制。课题组在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在人口腔颊黏膜成纤维细胞中是否表达,以及抑制TRPM7离子通道后对人口腔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所采用的组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颊黏膜成纤维细胞。1.分离纯化后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是否为成纤维细胞;2.
烯丙基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碳-碳键的构建方法,在有机和药物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发展高效和高选择性的烯丙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烯丙基化反应大多采用烯丙基卤代物、烯丙基醇、烯丙基醇酯等带有离去基团的烯丙基试剂而实现,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当量副产物,原子经济性较差。近年来,不同类型的不饱和烃如联烯、1,3-二烯、炔等作为原子经济性的烯丙基化前体,被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烯丙基化反应中,该类反应不
伊尔库茨克州是俄罗斯联邦的一级行政区,隶属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亚欧大陆中心地带,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指我国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构成的区域,简称东北。伊尔库茨克州与东北地区土壤相近,气候相似,风景相宜,两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两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使两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在交融中有些差异,在差异中
随着大规模知识图谱的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自动问答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任务旨在用知识图谱中的三元组回答用户问题,使用户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知识。然而,知识图谱问答由于知识图谱规模庞大、问题和答案数据异构而存在挑战。目前大量工作关注于分段式建模问题与三元组的局部匹配,从而进行答案选择。然而这样忽略了不同匹配子任务之间的关联,容易带来误差传播问题。此外,由于缺乏大规模无偏标注数据,模型遇到
本论文对蒲公英绿原酸提取工艺方法、分离纯化及其主要功能性进行了评价。完成了下述主要研究工作,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绿原酸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研究。以绿原酸的得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