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津城市近郊津村作为个案,历时3年研究城郊结合部“离土不离乡”的村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职业变迁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对职业心态的影响。研究初期,在对现有重要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郊新农民”和“职业心态”两个概念和3个理论假设,并作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工作。为了尽可能地了解一个村庄的职业变迁史和影响后果,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焦点组访谈法。在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上,采取了饱和抽样的方法,最终确定调查样本391个。在个案访谈对象的选取上,尽量寻找有一定代表性,职业经历丰富的样本,确定了4类重点访谈对象5人。焦点组访谈对象则随机选择了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地位均有所差异的14人。
在运用了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等统计方法,又对访谈笔记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之后,得出理论假设基本成立的结论。
首先,选择“离土不离乡”是这群人经过博弈后的理性选择。由于津村在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居于有利地位,再加上自然形成的熟络的地缘关系和对感召权威的依赖,使得他们为了规避风险,获得稳定的比较利益而选择留下来。
其次,户籍制度并非阻碍流动的主要原因。滓村新农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比较优越,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这些,都促成了当地人比较积极的自我评价。也反应在对“菜农”身份的高认同度上。因此,户籍制度并非阻碍新农民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最后,调查结果表明,城郊新农民的职业心态交织混杂着现代元素与传统因子。在社会转型时期,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津村新农民的认知是有其特定性和局限性的。一方面其职业心态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文化堕距的存在,又导致新农民难以在观念上、心态上和生活方式上毫无保留地对现代性表示赞同。使他们的职业心态和生活方式充满了矛盾和两难。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小富即安”和“安土重迁”。
当然,在进行了上述梳理分析后,本作者依然感觉到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需加深对其身份的思考、制度的考量、文化的挖掘和心态的研究。但无论如何,研究样本对了解掌握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份额的中间地带,具有非典型的典型意义。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化研究预设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