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致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儿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specific immunotherapy, SLIT)前后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0(IL-10)、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 SIgE)、特异性IgG4 (specific IgG4, SIgG4)的水平变化,探讨抑炎因子IL-10及促炎因子IL-17在SLIT中的作用及SLIT可能的作用机制;评价SLI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年满4-14周岁,对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和/或轻度哮喘患儿30例作为病例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进行SLIT24周;另选取年满4-14周岁的健康儿童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IL-17、IL-10、SIgE、SIgG4。分别比较病例组治疗前、治疗24周后及正常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对病例组治疗前后还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计数、肺功能/气道阻力的测定以及鼻炎和/或哮喘症状评分及症状总评分。结果:经过24周SLIT后,患儿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仍高,P<0.01;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l;血清SIgE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IgG4水平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预计值)较治疗前升高,气道阻力(%:实测值/预计值)则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儿的鼻炎和/或哮喘症状评分及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显效43.3%、有效50%、无效6.7%;病例组患儿的鼻炎和/或哮喘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病例组在进行SLIT前及治疗24周后,血清IL-10与血清SIgG4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且与患儿症状总评分均成负相关关系;SIgG4与症状总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1)促炎因子IL-17是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SLIT可以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IL-17的水平,提高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2)证实SIgG4在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中起保护性抗体作用。(3)SLIT是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多种过敏原SLIT暂不推荐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不同民族有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它们和本民族的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需要立足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将中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形成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