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是当今运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若疲劳未得到充分恢复,又继续进行训练,则可能由于疲劳的积累,最终导致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病。疲劳的恢复在运动训练及竞赛中一直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运动疲劳恢复的手段有很多,但是对于心理疲劳和神经中枢疲劳促进疲劳恢复的手段很少,根据现今本人的跟队经验,许多队伍的运动员或者教练员目前对于运动后的放松受客观条件或者思想意识的影响,存在不足之处。致使许多本可以避免的运动性损伤的出现,包括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从而影响了整个训练周期目标的实现或者比赛结果。通过查询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到目前为止对于散打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的研究不是很多,本研究是在对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方法,探讨散打运动员的疲劳特点及其表现,运用费登奎斯中的ATM(动中觉察)对训练后的散打运动员进行放松恢复干预,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准备状态、心率、RPE《主观疲劳评估表》来评价实验处理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并对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费登奎斯ATM对散打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证明费登奎斯ATM的可行性,从而为散打运动员提供一种新的经济方便科学有效的放松手段,也为其他运动员在运动疲劳恢复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参考,增加疲劳恢复新的手段,开拓费登奎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方法: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受试者为散打运动员24名,实验组(费登奎斯ATM放松的方式)与对照组(传统休息消除疲劳的方式)各12名,疲劳指标的选取经过初选、复选和终选三个过程,最终经专家检验后,指标选取范围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包括心率、RPE《主观疲评估表》、中枢神经准备状态。实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预实验目的一是为了评价受试者的运动疲劳程度的状况,据指标检测的数据可知受试者的疲劳程度适合进行正式实验,二是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检查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并及早发现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或调整。结果:(一)实验前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RPE《主观疲劳评估表》问卷得分、各个心率指标、中枢神经准备状态得分结果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在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实验干预后的RPE《主观疲劳评估表》问卷得分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三)从测得的晨脉变化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一、二、三周的晨脉测试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第四周晨脉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一周至第四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的三个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心率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二、三、四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心率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四)从中枢神经指标结果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周和第四周的实验结果非常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费登奎斯ATM有助于运动员主观疲劳的消除,提高运动心理疲劳的恢复,促进每次训练结束后的短期恢复及一个阶段的长期恢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2)费登奎斯ATM能有效的降低散打运动员训练后所升高的心率,消除散打运动员训练后的运动疲劳,长期进行费登奎斯ATM课程练习,有利于避免运动疲劳的产生从而有助于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3)费登奎斯ATM有利于提高散打运动员的中枢神经准备状态,促进中枢神经的疲劳恢复,从而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