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北缘地区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该地区自1998年发现榴辉岩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类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并且通过详细的年代学研究证实该地区是一条在古生代经历了陆壳俯冲碰撞的超高压变质带。在该超高压变质带上分布着大量的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本文研究的赛什腾山花岗岩体是柴北缘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岩石之一,本文使用X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对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区域地质学、岩石大地构造学以及前人研究探讨该岩体的岩石类型及分类、形成年代、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赛什腾山花岗岩在地球化学上属酸性岩范围并显示出硅弱过饱和的特征,在TAS岩石分类图解主要表现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A/NK-A/CNK图解表现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征;全碱含量较高,K2O-Na2O图解中赛什腾山岩体的样品全部落入钙碱性范围内,为钙碱性系列岩石;MgO,CaO,FeO变化幅度较大;CIPW标准矿物显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总体来说,赛什腾山花岗岩属于准铝-弱过铝质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2)赛什腾山花岗岩体的微量元素显示各样品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亲石元素Sr、Ba、K相对富集,亲铁亲铜元素中富Cr。∑REE变化幅度较大(74.29×10-6169.11×10-6,平均为124.84×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内部分异不明显,重稀土曲线较为平坦,分馏不明显,没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属轻微铕亏损型。(3)赛什腾山花岗岩体与上奥陶统滩间山群呈侵入接触,结合前人资料可认为赛什腾山花岗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奥陶纪,同时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和矿物特征可得出赛什腾山花岗岩体的内部形成顺序自早到晚为孔雀沟花岗岩体,红柳沟花岗岩体,白石山花岗岩体。(4)赛什腾山花岗岩体的La/Ta值变化于27.67106.24,远大于25;La/Sm变化于6.5217.36,远大于5,并且强烈亏损P。同时与前人资料及野外地质特征相互印证,表明赛什腾山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为亏损型地幔,并且与地壳物质在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混染作用。(5)赛什腾山早古生代花岗岩的轻稀土富集,K2O/Na2O的平均值为0.48,岩石类型为钙碱性系列,区域岩石组合为辉长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结合主、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以得出赛什腾山花岗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属于岛弧环境,指示该花岗岩侵位时南祁连洋盆还没有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