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迁移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三维目标迁移的主要目标是:以优化的教学设计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以流程式的课堂转承、地理方法的强化应用实现地理课堂过程和方法的迁移;最终养成学生的独特地理思维也就是实现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迁移的思维飞跃。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是降低地理课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地理课堂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地理知识理解,提高地理问题解决、活动影响评价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从认知的角度来讲,地理学习就是要拓展视野,扩展知识面,认识各种地理现象,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也可以说认知层面知识的学习就是增加阅历的过程。对于知识层面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在认知的基础上,明确各种、各类、各方面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过程,所以我们从联接关系的角度分析迁移的类型和发生过程。在记忆层面,只有理解之后,并且牢记才能运用。如何从迁移的角度提高记忆效率、增加记忆时长是本次研究最关心的话题。学生弄清楚知识间的联接关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抓住学习思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转换的过程。当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地理的地域性情感,他们能够说出中国或世界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自然特点和风土人情。那些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就仿佛身处其中。这就表明,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发生了迁移,而且实现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迁移,我们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我们追求的“潜移默化”程度的迁移。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发和测验法。调查法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访谈法。主要访谈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混乱思维的根源,学习方法的养成程度等。实验法主要是进行了关于记忆方法、地理学习迁移思维指导对记忆时长和理解程度的差别试验。测验法主要应用于学生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中。测试学生在某学习阶段的表现和成效。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研究,利用迁移理论优化之后的课堂设计施教,学生更容易认识并掌握所学地理课堂内容,通过流程图式的课堂内容展示,学生更容易把握地理学原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获得清晰的学习思路,更轻松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通过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迁移,学生无论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正迁移,还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正迁移出现的频率都大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明显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时间明显加长。总之,本文在“4.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迁移的实施过程”所采取的策略是有效的,并且基本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结果。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利用迁移理论优化之后的课堂设计施教,学生更容易认识并掌握所学地理课堂内容,通过流程图式的课堂内容展示,学生更容易把握地理学原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获得清晰的学习思路,更轻松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通过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迁移,学生无论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正迁移,还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正迁移出现的频率都大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明显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时间明显加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充气体位垫在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甲状腺癌的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
对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做了基础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的含再生粗骨料50%,试验通过对再生混凝土试件、添加2%LJ115液体防冻剂再生混凝土试件、普通混凝土试件做冻融循环试验,
分析古代诗歌艺术美,要捕捉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要在"炼字"中体会意境美;还要从声律角度欣赏艺术美及从写法美去体会艺术美,赋、比、兴的手法分析有助于我们分析鉴赏诗歌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呼图壁M_S6.2地震序列中ML≥1.0地震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主震和余震序列中部分M_L≥4.0地震的震源机制,从而综合分析了呼图壁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主震位置为43.775 9°N,86.363 4°E,初始破裂深度约15.388km,震源矩心深度约17km。地震序列沿NWW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