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华北地区降水特点,将该区划分为23个降水自然区。利用华北地区92个气象台站近50年的历史气象数据及台站属性资料,逐区逐月拟合降水要素方程。结合由台站海拔数据生成的高程图以及经、纬度资料,以20′为步长,利用方程求得各网格点的逐月及全年降水量,以此来分析华北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Arcview实现空间分异的表达。
23个分区,12个月及全年共299个降水要素方程中,降水量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系数在0.7~1之间,降水量拟合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在5.58%~16.43%之间,方程的拟合指数的平均值在0.84~0.96之间,说明降水要素方程的拟合效果良好,满足本研究的精度要求。
降水量空间变化分析表明:(1)降水有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以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2)降水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季降水分布基本相同,多雨区分别位于山东和河南东南部,少雨区位于河北中部;冬季降水高值区向西北收缩,少雨区北移;夏季较春秋季多雨区东移,少雨区略向西移动。(3)丰水年和平水年降水分布较为一致;枯水年降水高值区西移至河南西南部,少雨区则有明显东移趋势。
自50年代以来降水总体呈微弱的下降趋势;80年代初为降水量变化的转折点,之前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之后又有明显上升,并且降水有向冬春季倾斜的趋势。山东、山西和河南地区典型站点的变化基本一致,只是极值出现的年份略有差异,降水丰欠的程度不同。河北地区典型站点的变化差异较大。
华北地区冬小麦雨养产量年际差异较大,区域差异也很明显。交叉列表统计分析表明雨养产量集中在3000~4800kg/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近90%的地区生育期降水量低于400mm,高降水区的面积仅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2.506%;占总面积0.278%的冬小麦高产区位于第4级降水量水平,低产区基本位于降水的低水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