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和迟子建,作为时隔50多年相继从东北黑土地走出的女作家,不约而同地关注着白山黑水,对其曾置身其中的地域文化作出了理性的观照和思考。她们主动选择了东北黑土地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来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拿出全部的创作热情用心抒写着家园之思,挥洒着故土之恋。萧红和迟子建的乡土小说执著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人的热情与关爱,对生命的珍视与眷恋,对人类存在的洞察与悲悯。文章构思如下: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意义、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论文框架结构。 第一章论述二人所采用的童稚视角的叙事策略。分析二人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并从现实的潜在对照、成人世界的“局外人”、对儿童本体世界的关注和书写等三个方面描绘童稚视角在其文章中的作用和表现。童稚视角包含着两位女作家叙事形式和言说方式的自觉,更是她们审视思索整个人类生存命题的起点和重要环节。 第二章论述二人如何为乡村女性代言。论述各自所处时代真正的乡村女性文本的缺失,二人采用女性视点叙事从父系文化的压抑和女性本体的悲哀内外两方面对乡村女性苦难的书写,她们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视点,以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受和审美理解塑造乡村女性形象,展示了乡村女性生命情状、自我价值、人生意义的诸多形态,寄托了她们深切的女性关怀。对二人在书写过程中所流露的女性意识进行阐释,萧红为争取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权利而呐喊,迟子建对男性与女性共生共存的关系的理解,暗含了她对双性和谐的期待。 第三章论述二人对生命存在的终极关怀。对自然万物的深情关注和对自然的理性思考,成为萧红和迟子建观照生命的重要角度。萧红笔下的自然时常流露出凄婉悲凉的色彩,迟子建笔下的大自然较为明丽纯净。她们注重从生存与死亡的两极,从普遍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去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人生命运由生到死进行整体透视。萧红更多地是从启蒙角度来审视乡土,凝聚了她对中国社会的思考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于鲁迅是一种继承。而迟子建试图召唤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为乡村唱一曲挽歌,抚慰现代人疲惫和麻木的心灵。 第四章论述二人散文化、诗化的艺术追求。二人注重用情感串接全文和统摄全文,将自己的情感内化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情与景完美结合,造成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