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关研究文献、开放式问卷以及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影响因素问卷的理论模型,通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正式问卷,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8,分半信度为0.862。对翻译的伊德斯运动员运动倦怠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8,分半信度为0.833。在重庆市选取34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问卷施测,探讨了重庆市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及影响因素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以可控因素为出发点,针对运动能力的消极自我概念、情绪和体力倦怠以及人际关系方面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选取1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八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影响因素问卷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包含人际关系、成绩因素、教练因素、训练因素、身体因素以及压力因素六个维度。该问卷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等以及问卷结构拟合度较佳,可用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影响因素研究。2.重庆市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水平处于中等偏低程度。3.对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除了在情绪和体力倦怠维度上女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运动员外,运动倦怠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运动员较男性运动员更多感受到训练方面的影响。男性运动员较女性运动员更多感受到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4.对不同项目类型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在运动倦怠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闭合式项目运动员与集体项目运动员相比更多感受到压力和训练方面的影响。闭合式项目运动员与开放式项目运动员相比更多感受到训练方面的影响。5.对不同年级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运动倦怠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多重比较表明,大一年级运动员运动倦怠水平低于其他年级。同时,在教练员或队友贬低维度上大二年级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大四年级。除了压力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影响因素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年级运动员较其他年级能较少感受到影响因素的影响。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运动员较大四年级较少感受到人际关系和总体影响因素的影响。大四年级较大三年级更多感受到训练方面的影响。大二年级较大四年级较少受身体因素的影响。整体上而言,低年级运动员较高年级运动员受影响因素的影响较小。6.在运动倦怠的影响因素中,除压力因素和运动员与教练员期望协调性没有显著性相关外,影响因素问卷其他维度及总分与运动倦怠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成绩因素和训练因素对运动能力的消极自我自我概念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压力因素和训练因素对情绪和体力倦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人际关系、成绩因素和教练因素对教练员或队友贬低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成绩因素、人际关系和训练因素对心理退避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成绩因素和人际关系对成就感下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成绩因素、压力因素、训练因素以及人际关系对运动倦怠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7.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成员运动能力的消极自我概念和情绪和体力倦怠以及倦怠总分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能力的消极自我概念以及倦怠总分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运动员在情绪和体力倦怠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说明,通过相关主题活动使得成员运动倦怠水平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