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在许多重大方面作了颠覆性的历史变革,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入。公允价值的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之间,都引了起激烈的争论。更多的理论倾向于支持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包括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理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一些外部条件,市场环境、法律制度等尚不完善,且公允价值获得本身存在着一定难度,实务界普遍预测公允价值的引入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银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不同于以物质产品或劳务产品为经营对象的一般企业,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与之关联的金融服务。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其资产和负债大多属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新准则体系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则的巨大变化对商业银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给商业银行报表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对交易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以及应收款项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二是要求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提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并且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一经提取,即不得转回。三是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当前损益。FASB在颁布了的SAFS133中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则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新准则将银行的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净利润或亏损,所得到的财务报告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更加真实、可靠,能够及时向现在或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决策者也可以了解到银行最真实的收益情况。然而银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会计信息的审慎性、可靠性极为重视。公允价值会计在提高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也引起了金融监管当局的担忧,因为从传统的混合会计计量模式过渡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引起资产负债、损益的波动。当缺少相应市场信息时,对银行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包含了过多的主观估计,包括对流动性、信用状况、抵押和客户行为的估计。这些主观估计损害了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使其相对于现行会计模式的优越性无法得以体现。从宏观经济方面可能会影响到金融企业经营行为,进而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5-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了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采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还特别选择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公司之一的上海浦东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会计政策、财务业绩和资本充足率三方面对该行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通过对其2005年以来年报相关项目的分析,揭示公允价值会计对于上市银行财务状况、‘资本情况及会计政策所产生的影响。鉴于新会计准则刚刚实施两年多,且我国上市银行数量较少,无法取得实证研究所需的足够样本。因此,本文在对14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进行深入案例研究,研究方法还是以规范研究为主。根据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笔者建立了如下研究框架: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贡献与不足。第二章为公允价值相关的理论研究介绍,详细阐述了公允价值产生的理论渊源,建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起源、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概念定义述评。接着将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的联系与区别做了详细分析,包括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比较、与重置成本的比较、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与现值的比较、以及与市价的比较。最后着重介绍了公允价值产生的四大理论基础: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计量理论。第三章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回顾了公允价值在FASB、IASB等国际权威会计组织概念框架下的发展,介绍了目前为我国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情况,并对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了反思与展望。第四章详细研究了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上市银行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主要针对的是其对银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本充足率等具体财务与资本状况的影响,以及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杠杆效应。第五章在前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5-2008年年报数据及附录相关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归纳出公允价值运用对案例银行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东权益、当期损益、资本充足率以及相关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选择上。第六章根据前文分析结果,提出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的贡献在于:1.本文的逻辑构架始于公允价值产生的理论渊源,说明了以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计量理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得到广泛接受的必然性。2.本文详述了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指出公允价值会计对其最大的影响在于衍生金融工具方面,而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3.本文从财务报表、资本情况、信息披露和日常经营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以金融危机下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报告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证明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与杠杆效应,说明公允价值会计给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资本情况带来了与外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波动性。4.本文对浦东发展银行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发现虽然新准则实施时银行宣称采用新准则对其未产生重大影响,但事实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在当期净利润中占了不小的份额,成为会计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也给银行所有者权益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进而为其资本充足率带来了很强的波动性。另外,公允价值会计也明显地改变了浦东发展银行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主要在于金融工具的分类和公允价值的确定。而公允价值对银行资本的带来的波动性也使得银行的会计政策必须在财务业绩与资本监管二者中寻求平衡。本文主要的不足点在于研究方法是定性而非定量的。定性的研究不能更深刻更客观地揭示公允价值的采用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不能可靠地证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很明显地为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比其它计量属性更丰富的信息含量。由于我国目前仅有14家上市银行,且上市时间较短,无法取得实证研究所需的足够样本,因此,只能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弥补这一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