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本超越社会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进展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表明通过对教育、医疗保健、职业培训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投资能够有效提升人口素质从而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投入成为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 纵观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发展观念封闭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人力资本存量低下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失衡而导致的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下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严峻挑战。通过不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人口流动理论、可行能力理论的研究方法,以西部民族地区为研究范围,以人力资本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历程,剖析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战略转型和总体战略框架,探讨加快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途径。具体包括七章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总体上从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历程、制约因素、战略转型、总体战略框架与战略途径五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本文的研究框架。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三个角度提出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并指出文章的主要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以人力资本理论、人口流动理论、可行能力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以及民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综合梳理国内外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观点及结论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对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和西部民族地区的范围加以界定; 第三章分析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历程,以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重点将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解放前的初级阶段(1949年以前),解放后到西部大开发前的起步阶段(1949年-2000年)、西部大开发至经济新常态间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2014年)以及经济新常态以来的加速阶段(2014年至今); 第四章分析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制约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单一,严重依赖中央政府财政支出;教育类型结构失衡,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匹配,教育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且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布失衡,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模不协调;医疗卫生发展滞后,存在资源分布不均、从业人员不足和服务网络不健全等问题;人力资源流失严重,劳动力市场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导致无法通过劳动力的迁移活动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理念,难以吸引并留住高素质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的立法缺失、保障体系不完善、覆盖范围局限、管理体制混乱; 第五章从投资方向、投资来源、投资结构和投资重点提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战略转型,实现投资方向由重点加大对城市地区的投入向重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转型,投资结构由基础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投入转型,投资来源由以中央投入为主向以中央投资为主体同时引导社会投资转型,投资重点由相对单一的教育投入为主向教育、医疗等综合投入转型; 第六章提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总体战略框架,树立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指导思想,确立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目标,坚定人力资本投资遵循的“加强政府主导”、“强化以人为本”、“确保优先受益”、“实现协调发展”和“引导群众参与”战略原则,将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重点放在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完善民族教育体系、优化医疗保健服务、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并构筑人力开发保障等方面; 第七章主要针对目前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相应提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战略途径,其基本要点是通过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发行投资专项基金、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及强化金融支撑体系来增加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入;通过构建以中央投入为主体、以地方投入为基础、以社会投入为辅助、以个人投入为补充的综合性人力资本投入体系以优化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通过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构建教育体系和改善职业教育以完善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培训制度;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全面配置资源、增加保健支出、完善服务体系和加强营养保健来健全西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保健制度;通过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培育劳动中介组织、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劳动就业保障、加快特色城镇建设等途径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有效就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