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现象作为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集聚区,同时一些区域产业集聚正在走向分散。然而,产业集聚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正向的溢出效益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可以带来负的溢出效益即环境污染。政府为了应对环境污染而制定了相应的环境规制,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环境规制作为政府通过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及规章制度干预企业生产活动的手段,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显然,环境规制会影响生产要素空间流动,进而影响产业空间分布。而现有产业集聚主要集中于以实证数据为导向来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缺乏在理论层面的深层次挖掘。新经济地理理论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略的空间因素纳入经济模型当中,分析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为我们分析环境规制下的产业集聚变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研究框架。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FE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环境规制变量,通过数学化的语言处理集聚力和分散力之间的均衡问题,并在长期均衡中得出贸易自由度与环境规制协同对均衡稳定性的影响,据此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环境规制和不同交易成本下的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的分析深入讨论区域产业集聚的各项特征:(1)环境规制差异使得支出份额的区际转移要求更大份额的生产转移;(2)环境规制差异会削弱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3)环境规制差异导致区域非对称,并且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增加产生集聚;(4)由于环境规制差异的存在,使得产业集聚的模式分为突变式和渐进式;(5)区位的黏性问题。因此,政府在考虑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结合当前环境条件和产业布局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绿色创新为推动,引导地区产业向绿色经济转型,促进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