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柄藓属(Campylopus)植物的形态与系统学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国曲柄藓属(Campylopus)植物标本和文献记载为依据,对16种曲柄藓属植物的叶片进行了徒手切片,并辅以其他分类特征对该属植物进行绘图和形态描述,并制成检索表;根据采集标本和文献记载对18种曲柄藓属植物分类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制成形态分类聚类图;应用叶绿体基因trnL,trnG和核基因片段ITS2获取了16种曲柄藓属植物的分子数据,借助Phyde,PAUP,Mrbayes等软件,构建了反映曲柄藓属16种植物演化关系的系统树;基于ISSR数据探讨了形态变异强烈的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8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综合中国曲柄藓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分子数据,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确定中国分布有曲柄藓属植物21种、1变种、1亚种,并对16种中国曲柄藓属植物进行绘图和形态描述,制作了检索表,确认中肋横切面的薄壁与厚壁细胞的层数、大小、形状、密度和分布位置以及有无栉片这些指标可以用于区别该属种类。  2.根据文献记录和标本采集观察,将中国曲柄藓属植物的主要分类特征量化,构建了基于形态特征的中国曲柄藓属植物系统分类树,研究结果发现,根据中肋横切面背部有无厚壁层划分拟曲柄藓亚属和其他3个亚属并不合理;基于12个形态性状可以将18种中国曲柄藓属植物分为3个组;  3.根据形态和分子数据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得到以下结果:  a.应用核基因ITS2能够识别中国曲柄藓属的不同种类;  b.基于ITS2序列,构建了中国曲柄藓属16种植物的系统发育树,发现中国曲柄藓属植物为单系起源,与青毛藓属(Dicranodontium)、曲尾藓属(Dicranum)和白发藓属(Leucobryum)互为姊妹群。  c.基于ITS2的曲柄藓属16种植物系统发育树,可以将该属植物初步分为3组:有毛尖组,含C.taiwanensis,C.umbellatus,C.hemitrichum,C.atrovirens,C.schmidii,C.irrigatus共6种;无毛尖组,含C.subfragilis,C.caudatus,C.ericoides, C.fragilis,C.zollingerianus,C.pyriformis,C.flexuosus,C.serratus,C.subulatus共9种;组?仅由C.schimperi一种组成;将形态数据与分子数据相结合探究曲柄藓属16个种的系统发育,发现总体上与单独基于ITS2数据的结果相似,但是关于C.schimperi等少数种的分类地位有待探讨,C.irrigatus Ther.(湿生曲柄藓)不应被归并为C.japonicus;湿生曲柄藓也有可能是C.taiwanensis和C.umbellatus这两个有毛尖和栉片种的近缘祖先种。  4.基于ISSR数据探讨了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8个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发现:  a.节茎曲柄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63.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  b.基于ISSR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节茎曲柄藓40个样品可以分为6组,分别是浙江(清凉峰保护区顺溪坞居群、凉源居群及台州黄岩区杨梅林居群)、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居群)、广西(上思十万大山居群)、江苏(苏州天平山)、台湾(宜兰县马告生态公园居群)和浙江嵊泗列岛居群,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地理因素造成,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可能与所在环境的异质性有关。
其他文献
冻结法常用于地铁联络通道和进出洞的施工,其原理是通过冷却液循环使土体降温冻结,从而满足土体强度和防渗的要求。使用冻结法后,土体受冻胀融沉作用,刚度和阻尼均发生变化,在运营
本文以冬小麦为供试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对在不同灌溉制度和不同覆盖处理下的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状况、生理指标及产量的测定与分析,系统地分析了补充灌溉和覆盖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从理论上验证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地面覆盖及其与保水剂相结合等技术措施良好的增产效果,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生育期补充灌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非灌溉处理,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都高于对照处理。干旱条件下
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地下轨道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手段。由于我国地下交通起步较晚,地下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现有建筑重合,
链霉菌是活性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有许多链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疾病治疗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始旋链霉菌产生的链阳性菌素类的抗生素,如普那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
我国很多地方曾出现过由于地下水浮力作用使地下室底板隆起、地下建筑物整体浮起最终导致建筑物破坏的事故。在现阶段一般使用的抗浮方案是抗拔基础桩。预应力抗拔灌注桩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