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与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民族地区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存在方式的改变造成的民族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存在的显著标志,而且以民族认同、民族意识、民族情感等为主要核心的民族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心理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着民族间的交往与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因此,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与民族社会的稳定带来的影响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即以在南疆等地的田野调查为例,从民族心理的视角对维汉民族的交往心理,以及影响其深入交往的民族心理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维汉民族关系的相关思考。本文共计七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加以说明,并对近年来维汉民族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第二章主要从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构成等角度对维汉民族交往的历史文化空间进行了概述,并从政治、经济、语言的角度介绍了维汉民族交往的现实基础。第三章主要结合相关文献,对维汉民族交往的态度进行了量表测量与非量表观测,以及对其形成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从定量与与定性的方法,对维汉民族交往心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总结维汉民族交往的心理特征。第五章主要从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心理、民族语言心理和民族发展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四个民族心理因素与维汉民族交往的关系。第六章主要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对影响维汉民族交往的民族心理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民族认同、排他的宗教心理、消极的民族交往心态是目前影响维汉民族交往的主要民族心理因素。第七章主要论述如何从民族心理的层面构建和谐维汉民族关系,认为尊重“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格局、培育理性开放的民族意识、满足自然舒服的民族语言心理、促进信教群众的宗教心理和谐、维护民族因相依性而形成的心理场域、顺应民族的发展心理与发展意识是其主要路径。